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蠻橫凶悍。《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地方上百姓這樣悍,連撫臺大人那邊的顧問官都要凌辱起來。」也作「暴」。
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某種事物或意念,特別加以鄭重表示,使人注意或信服。如:「學生出外旅遊,家長和學校都要再三調安全的重要。」
中自有中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智慧或技能永無止境,高手中有更高明者。《三國演義》第十七回:「中自有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明.沈璟《義俠記》第二十二齣:「中自有中手。你還不見機走,讓了快活林,殘生尚能救。」也作「中更有中手」。
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身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的團隊活動。一般分為動態與靜態。動態活動如健行、旅遊、戰鬥營;靜態活動如書法、電腦等研習營。國內最常見的主辦單位為救國團,每年寒暑假都舉辦類似的活動,學員為高中高職以上之在學學生,以及三十歲以下的社會青年。
  增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施金納(Burrhus F. Skinner)所提出的。施金納在〔自由與尊嚴的超越〕(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一書中認為人類行為的學習或終止,依行為能否獲得滿意的結果而定。
  增理論所根據的原則有四,即正增(positive reinforcement)、負增(negative reinforcement)、懲罰(punishment)和消弱(extinction)。正增的作用在於化某一能夠帶來愉悅性結果的行為反應;負增的作用在於化某一能夠使厭惡性結果停止的行為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暴力脅迫,奪他人財物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路上遇見盜,把我的衣裳行李都打劫去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出了界,卸了我們干係,那怕他半路上被盜宰了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威權且不容妥協的。如:「勢領導」、「勢作為」。
負增_negative_reinforcemen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增是行為改變技術的一種,是採用行為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的原理原則而發展出來的一套客觀、有系統的處理技術,對於許多問題行為的處理,已能獲得臨床實證的效果。一般常用以下的技術:正增、負增、分化增、消弱、隔離、反應代價。 定義動物不喜見的事物一直持續,直到行為出現才消失,於是行為變得較常發生。例:狗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力脅迫,致使不能抗拒而姦淫。如:「姦未遂」。
2.指將自己的意見加於他人身上,使其無法抗拒,如:「姦民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得到而竭力營求、爭取。《金史.卷四十八.食貨志三》:「以國家之所自行者而求之民,將若之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