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厚著臉皮不知羞恥。《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顏耳,曷足貴乎?」宋.蘇軾〈乞常州居住表〉:「與其顏忍恥,干求於眾人。」
裝作高興。《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楊修聞言,滿面羞慚,顏而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壯盛。《漢書.卷四十五.息夫躬傳》:「卑爰疐盛,居彊煌之地,擁十萬之眾。」《北史.卷九十四.高麗等傳.序》:「漢武士馬盛,肆志於遠略。」
凌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恃權來欺侮弱小。元.施惠《幽閨記》第二八齣:「你道如何?愛富嫌貧,岳丈倚凌弱。」《孤本元明雜劇.打董達.第二折》:「我平日之間,行凶撒潑,倚凌弱,欺負平人。」也作「以陵弱」、「倚欺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壯大。《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後來周室衰微,諸侯大。」
牛不喝水按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迫他人做不願做的事。《紅樓夢》第四六回:「家生女兒怎麼樣?『牛不喝水按頭』?我不願意,難道殺我的老子娘不成?」
時勢比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無法抗拒環境的力量。如:「事情到這種地步,我只好放棄。沒辦法,時勢比人嘛!」也作「形勢比人」。
替代性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替代性增的概念係班杜拉(A. Bandura)在其「社會學習論假設」中所提出。班氏主張:替代學習是靠辨別增而形成的,觀察者(即模倣者)表現出來的行為和示範者一致時,觀察者會受到鼓勵;兩者如果不一致,則觀察者會受到懲罰或得不到鼓勵。換言之,示範者之得到增,對觀察者具有替代性增的作用。
  依照社會學習論,替代學習不一定要有行為表現,也不一定需要外在的增,替代性增本身具有增的功能。增在替代學習的影響力主要是事前的,而不是事後的。也就是在替代學習歷程中,使替代學習中注意和保留等的作用,是觀察者對增的預期,而非出現某個行為後實際得到的外在增。如果預期能獲得鼓勵,則觀察...
好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人競爭,務求勝過別人。《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登峰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也作「爭顯勝」。
則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頭過於堅硬則易折斷。比喻凡物之堅者則容易敗滅。如:「兵家要懂木則折之理,採以弱制;以柔制剛。」《淮南子.原道》:「故兵則滅,木則折,革固則裂,齒尖於舌則先之敝。」
弱懸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力相差太大。如:「這場網球賽因雙方弱懸殊,所以他很快的擊敗對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