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20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等量齊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量齊觀」的「等」、「齊」都有等同、相同的意思,所以這句成語就有一齊、同等看待的意思。清代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三.劉仲尹參涪翁得法》中表明,他並不完全贊同元好問說劉仲尹詩學習黃庭堅而得法這個論點,以為只是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而已。文中就用了這句成語。況周頤認為劉氏雖然是學法於黃庭堅,但兩人詩中的境界則大不相同。好比林木佳勝,黃庭堅的詩能夠鬱蒼聳秀,即便不經意的地方,也像老幹杈枒一樣,沒有一根醜枝。而劉仲尹的詩蒼秀大概可以與黃庭堅相似,但在不經意處的杈枒,則不及庭堅遠甚!這就好像兩人同樣寫景,有一個添加了朦朧明月來增加韻味,補寫了雨露而轉具濕潤的感受。對詞的意境可以稍作改變,但怎麼可以說兩個人的...
圓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沒有矛盾、障礙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亡威脅,乃至於討海過程中捕撈的漁獲,來面對生命的意義,因而寫出動人的文章、為台灣的海洋文學開創新的境界;但是,更深層地看,這可能有更多是來自廖鴻基對於他所生長的台灣,有著深沉的彷若從海洋深處拔起的高山一樣的眷戀,這才使他在不斷出海的過程中,得以省視、反思,回返到他所出發的港岸、他所出生的土地,為台灣踏履實踐,並透過不斷的書寫,建構「海洋台灣意象」和文化的所在。 著作:著有《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漂島──一趟遠洋記述》、...
冷暖自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水的冷暖,飲用者自己才知道。語本《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一二:「如飲水者,冷熱自知,尚不可為不飲人說,況如來境耶?」佛教禪宗比喻證悟的境界,不可言傳。《景德傳燈錄.卷四.袁州蒙山道明禪師》:「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後引喻對道理體會的深淺,全在自己本身的體驗。宋.蘇軾〈韓退之孟郊墓銘云以昌其詩舉此問王定國當昌其身耶抑昌其詩也來詩下語未契作此答之〉詩:「吾言豈須多,冷暖子自知。」
八正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aṣṭāṅga-mārga的意譯。指八種通往解脫的正確途徑。八正道為:一、正見,具有正確的主張──四諦的見解。二、正思惟,做正確的抉擇。三、正語,不做一切非理的言談。四、正業,清淨的行為。五、正命,正當的謀生方式。六、正精進,努力勤修正法。七、正念,隨時都清楚地知道當下的心念。八、正定,修習四禪八定。《雜阿含經》卷六:「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也稱為「八聖道」。
圓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修行人滅除煩惱,不再生死輪迴的境界。尤其指證悟解脫的佛或阿羅漢的去世。〈一百五十讚佛頌〉:「栗粒以分身,爾乃居圓寂。」也作「涅槃」、「寂滅」。(2)中國一般習慣稱出家人的去世。《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道罷,老道人自去殿上燒香掃地,不知玉通禪師已在禪椅上圓寂了。」也作「滅度」、「涅槃」。
太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空虛寂寞的境界
空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評家形容詩中玲瓏剔透的境界
登高望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境界越高,眼光就越遠大。如:「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方能登高望遠。」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ason),指因純粹知而知,本身是一種超越實體的冥想,除了知之外別無目的,也一無所求。亞氏認為此種境界,最是幸福,此種心靈,終將不朽。其中「思考」本身就是理論理性的要素。用「四因說」來解釋事物從潛能到現實狀態的變化。這四種原因分別是質料因(material cause):是指一物被創造所從出的成分(the elements out of which an object is created)。動力因(efficient cause):是指一物被創造所憑藉的手段(the meas by which it is caus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