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6.03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步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突然達到極高的地位或境界。《獅子吼》第二回:「那知康有為是好功名的人,想自己一人一步登天,做個維新的元勛。」
彼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解脫後的境界,為涅槃的異稱。《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
3.比喻所嚮往的境界
升堂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比喻學問或技藝循序漸進,達到高深的境界。《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娛心黃老,游志六藝,升堂入室,究其閫奧。」也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玄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幽深微妙的境界。唐.孟浩然〈遊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隱娘輩其機玄妙,鬼神莫窺。」
胸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思想境界,指志趣、氣度、抱負等。漢.王充《論衡.別通》:「故夫大人之胸懷非一,才高知大,故其於道術,無所不包。」《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也作「胸襟」。
覺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經由修行,證悟真理,而滅除無明、煩惱的聖者境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於諸法中覺悟者,唯願當開甘露門。」
家道中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境不如往昔富貴。《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而今也家道中落,那裡一時拿的許多銀子出來?」《文明小史》第五八回:「自從家道中落之後,經過磨折,知道世界上尚有這等的境界,一心一意,想把已去的恢復過來。」
涅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為梵語nirvāṇa的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痴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涅槃並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餘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餘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唐.李華〈荊州南泉大雲寺故蘭若和尚碑〉:「報年之限,涅槃之時,同於如來。」也作「寂滅」、「圓寂」。
昇華作用(Sublim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屬於最成熟的心理防衛機轉(Mature Mechanism),是效果強大、最能解決問題的防衛機轉,但也需要最高的自我成熟。個體將不被社會接受的動機、慾望加以改變,把這些「本能性」的驅動力(通常為性之本能)等不被接受的衝動,朝向另「非本能性」方向作一偏轉,將其中精神能量轉化成為較高境界且正向、符合社會標準、可被容許、甚至被讚揚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即為昇華作用。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原生賦予與性衝動的能量可能會使個體轉變,朝往追求更合理、甚至更具社會價值的成就,佛洛依德亦曾言,偉大的藝術家是將性或攻擊方面的精神能量,轉至成...
方枘圓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述其志,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愁和不滿。宋玉善於藉由描寫自然景物,來抒發自身的情感,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九辯〉中宋玉寫道:「世上難道沒有千里馬嗎?實在是因為沒有好的御者,所以才無法駕御千里馬。野鴨、野雁在水中庸碌覓食,只有鳳鳥騰空高飛。方的枘配上圓的鑿,又豈能夠相容呢!」宋玉以許多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自己不被重視,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才能,而是世人庸碌,沒有眼光,以致自己在世間就如「圜鑿」對上「方枘」,完全無法見容於人群。鑿,是器物上用來鑲嵌東西的下凹部分;枘,則是一端削成方形的短木頭。欲以方形的枘,嵌入圓形的鑿,自然是不相容的。後來「方枘圓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能相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