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30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快速便捷的方法。[例]除力學深思之外,沒有任何捷徑可以抵達真知的境界
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聖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才德學問等方面的修養達完善境界的人。[例]古代聖賢的精神,可作為今人的典範。
無何有之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任何東西的地方。泛指無實有的境界。《莊子.逍遙游》:「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歧路燈》第八八回:「就是幾棵老梅,數竿修竹,也都向無何有之鄉搬家去了。」
體貼入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會、思量所達到的細微程度,卻也是其他人無法表現的。在這裡趙翼就用了「體貼入微」來形容這種藝術創作的境界。後來「體貼入微」常被引用來形容對人的關懷與照顧,十分細緻周到。
寂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斷除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煩惱,不再輪迴生死的境界。《維摩詰所說經.卷下》:「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滅。」《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佛以寂滅為事,以有身為幻。」也作「涅槃」、「圓寂」。
自我陶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沉浸在自我欣賞的境界中。如:「他的琴藝雖然普通,但卻自我陶醉,以為自我造詣很高。」
企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劃、規劃。如:「這項工程他已企劃很久了,希望能做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涉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入某一境界、場所。[例]涉足不良場所會妨礙身心的正常發展。
世界大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各國泯除種族、階級界限,而進於大同社會的境界。此時全人類平等共處,互助合作,利益均享,以達致和平安樂的世界。[例]《三民主義》最終極的目標,是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