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02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堂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學養高深的境界。晉.棗腆〈答石崇〉詩:「窺睹堂奧,欽蹈明規。」《景德傳燈錄.卷一一.袁州仰山慧寂禪師》:「初謁耽源,已悟玄旨,後參溈山,遂登堂奧。」
普渡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以一種廣大、無分別的慈悲心,引導一切眾生超越煩惱的生死流,到達解脫境界。《紅樓夢》第二五回:「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講經說法,又要普渡眾生。」也作「普度眾生」。
李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俘虜生活。他後期的生活環境,較之前的宮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從一個享樂的空氣裡,墮入於一個求生不得的境界。他這時才對於政治、人生有深一層的體會與領悟,而感到往日生活的舒適,精神的自由,故國江山的可愛,和過去種種錯誤的追悔了。一切成了空,一切趨於毀滅,在這種沈痛而又是絕望的情感中,產生出來的作品,遂形成感傷低沈的消極情調。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虞美人)須注意的是,李煜的作品,不能說有愛國思想,他的懷念故國和往事,不過是追戀過去皇帝的生活...
孤詣苦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繁花既多又燦爛。又自謙自己雖然像野花一樣沒什麼才華,但仍費盡心力,從事創作,希望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境界,亦不敢跟隨流俗,任意輕視宋元的詩人。後來「苦心孤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達不到的境地。
林文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她曾說:“散文的經營,是必須費神勞心的,作者萬不可忽視這一番努力的過程。但文章無論華麗或樸質,最高的境界還是要經營之復返歸於自然,若是處處顯露雕琢之痕跡,便不值得稱頌”。 評價林文月女士20世紀30年代出生於上海的日本租界,與大陸有些淵源,然而畢竟是久居台灣,因而在大陸鮮有盛名,出版的作品也不多。她懷有“三筆”,一筆是學術論著,著成《澄輝集》、《謝靈運及其詩》、《山水與古典》等作品;一筆是文學翻譯,引介了《源氏物語》 、《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樋口一葉小說集》等日本文學作品;最後一筆則是散文創作,三十年來苦心經營...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意指生死輪迴是無窮盡的,但只要能看到自我清淨的本性,即可解脫輪迴的痛苦。後引申為惡將招致無窮的痛苦,向善才能到達安樂境界,用來勸人改過自新。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呵喫些個,有呵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解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痴等一切煩惱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亦稱「涅槃」。
不登大雅之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雅之堂,風雅人物聚會的廳堂,借指高雅的境界。「不登大雅之堂」指文藝作品粗俗低劣,不能獲得高雅文士的欣賞。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一一九:「晚唐人詩……求新在此,不登大雅之堂正在此。」《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種小說,初名金玉緣。」後泛指一切粗俗、不入流的事物。如:「此人魯莽粗鄙,不登大雅之堂。」
超凡入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修養達到極至的境界。唐.呂巖〈七言詩〉:「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聖弗為難。」
3.形容學術造詣達致極至的境界。《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妖》:「許遜復傳吳猛諸徒,則淵源有自,超凡入聖者,不患無門矣。」
圓鑿方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述其志,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愁和不滿。宋玉善於藉由描寫自然景物,來抒發自身的情感,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九辯〉中宋玉寫道:「世上難道沒有千里馬嗎?實在是因為沒有好的御者,所以才無法駕御千里馬。野鴨、野雁在水中庸碌覓食,只有鳳鳥騰空高飛。方的枘配上圓的鑿,又豈能夠相容呢!」宋玉以許多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自己不被重視,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才能,而是世人庸碌,沒有眼光,以致自己在世間就如「圜鑿」對上「方枘」,完全無法見容於人群。鑿,是器物上用來鑲嵌東西的下凹部分;枘,則是一端削成方形的短木頭。欲以方形的枘,嵌入圓形的鑿,自然是不相容的。後來「方枘圓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能相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