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1.8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之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之世」是指最理想的社會,語出〔莊子〕;莊子以為至之世就是原始素樸、沒有文明汙染的社會。〔莊子.馬蹄篇〕中說:「夫至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旡知,其不離;同乎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這是說在理想的社會裡,人類禽獸與萬物同樣是自然的一分子,並沒有不同的地位。在自然條件之下,君子與小人的人為分辨,當然就不存在。人人同樣純樸無知,就不會喪失樸實的性;人人同樣淡然無欲,就是所謂的素樸,而素樸正是普通百姓的真性。莊子顯然接受老子「無知無欲」、「見素抱樸」(參見「無知無欲」、「見素抱樸」)的理想,認為人為造作的文明是人類社會之所以有罪惡禍亂的原因;如果...
不踰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不踰閑」是說在大的節操上要嚴謹持守,不可踰越規範界限。[論語.子張.十一]子貢曰:「大不踰閑,小出入可也。」是說在大的節操上不能踰越界限;小節方面可以不那麼一絲不苟,做些權宜的處理,與原來的規範有些出入,沒有太大關係。[韓詩外傳.卷二]舉了孔子的故事為例,來說明這句話。有一回孔子在郯這個地方遇到了齊國的程本子,兩人讓馬車儘量靠近,各自坐在車上對談,竟談了一整天。在談話中停頓歇息時,孔子回頭吩咐子路掌十匹布帛送給程本子,子路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孔子再回過頭交代子路,子路直率地衝口說:「以前我聽老師說過:士人不該不經人引介就隨便和人在路上會面,就好比君子不會不經媒人介紹就把女兒嫁出...
量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隱公十一年》:「度而處之,量力而行之。」衡量自己的行與能力。《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羊統領,……又想『倘或被他二人一個不留神,誤碰一下子,恐怕吃不住。』便自己度量力,退了下來。」
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學派乃以康學說為宗的哲學,其主要的論點源自康。康(Imm. Kant, 1724~1804)乃國近代哲學家。其思想一則受理性主義的影響,再則受經驗主義的影響,於一七八一年提出〔純粹理性批判〕。該書表現康對知識論之探討,批判與補充。康認為知識之所以可能,乃人的感官對於時空先具有先天普遍的直觀,透過時空的先驗形式,人類的感官得以認識事物。其次,理性乃透過悟性對人類感官所統攝之實質,依照思想之「量」、「質」、「關係」與「狀態」的範疇綜合成「概念」。
  康繼〔純粹理性批判〕之後,提出〔實踐理性批判〕。若以〔純粹理性批判〕所處理的是自然客體世界,〔實踐理性批判〕即探索以...
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我國國民小學〔生活與倫理〕課本的實施中,以培養傳統的十八種美為主要內容,計有:勤學、禮節、愛國、寬恕、公、信實、合作、守法、正義、友愛、勇敢、孝順、睦鄰、節儉、知恥、負責、有恆、和平。這十八個目分配於一學年中,上下學期各九個目,每個目實施兩週,是為該週的中心目。
  若以西方道教育的兩大傳統亞里斯多(Aristotle)和康(Immanuel Kant)來看,以上十八種美的培養顯然是偏向於亞氏的傳統,也就是把美當習慣來培養。這十八個目周而復始的實施,目的就在於希望學生能養成習慣。而康的傳統則認為習慣不具有道價值,在康強調動機的要求下,顯然習慣不是有...
仁義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仁愛正義等道標準。唐.韓愈〈原道〉:「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之說,孰從而聽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還有一種人,自己做下了多少男盜女娼的事,卻責成兒子做仁義道,那才難過呢!」
拜-休克耳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與休克耳所提出有關強電解質活性係數之理論。拜(Peter Debye)及休克耳(Erich Huckel)於1923年提出,強電解質溶液在熱力學上的諸性質有別於理想溶液,乃因強電解質在水中完全解離成離子後,在溶液中有吸引相異電荷離子並排斥相同符號的電荷離子的趨向,但這些離子卻也因熱運動而趨向均勻的傾向,這兩種效應最後趨於均衡之狀態。各離子的活性為其濃度乘以活性係數(f),活性係數在極稀溶液可由下式計算而得-logf=AZ2√I,式中f及z為該離子的活性係數及所帶電荷,I為溶液之離子強度。A為一些常數之組合,對於水溶液在25℃,A值為0.512。該式之正確性無法以實驗驗證(因無法配製只...
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原則是道規則或倫理規範的論證原理。如果說道規則或規律屬於首元性(first-order)的層次,則道原則應該是次元性(second order)的層次。道原則也稱為道的基本原則或根本原則,是處理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關係的根本準則,也是調整人類相互關係的各種規範之最基本出發點和指導原則。在各種道類型的規範體系中,道原則居於首要地位,產生主導作用,成為貫穿各種道規範體系的總綱和精髓。其他規範和道關係的特殊方面的要求,都是從道原則衍生出來的,也都是道原則的具體表現或補充。道原則具有普遍性、相對穩定性和一致性。只要社會關係不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道原則是不變的。
年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年高劭」。見「年高劭」條。01.漢.揚雄《法言.孝至》:「吾聞諸傳,老則戒之在得。年彌高而彌邵者,是孔子之徒與?」(源)02.宋.魏了翁〈敘州蠲役記〉:「古之人,任大責重則心愈畏,年高邵則禮滋恭。」德邵年高"> 
標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標準是最簡明的道命令(moral imperative)的形式之一。同時是道關係(moral relations)的要素,以及道意識(moral consciousness)的形式。在某一方面言,道標準是行為規則(rule);有時見於習俗;習俗經常在眾人中表現相似的行動,即把習俗當作道律(moral law),這種道律是所有的人必須服從的,也就成為道標準之一。
  道標準要求每個人有義務與之符合,含著道命令的力量。其中反映出道意識與道實踐。道意識把道標準的履行要求每個人應該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來實踐。雖然各民族或各文化有不同的道標準,甚至在一個民族或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