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驚心駭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
觸目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
苦節高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
浮萍浪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飄泊無定的浪子。元.喬吉《揚州夢.楔子》:「博著個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懶出豫章城。」也作「浮萍斷梗」。
|
福齊南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祝頌別人福氣如南山一樣高。《南齊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傳》:「常謂福齊南山,慶鍾仁壽,吾儕小人,貽塵帷蓋。」
|
四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元代四大文豪柳貫、虞集、揭傒斯、黃溍。《元史.卷一八一.列傳.黃溍列傳》:「貫字道傳,與溍及臨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齊名,人號為儒林四傑。」
|
後起之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甯:范甯(西元339∼401),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風流雋望:指英俊傑出才智出眾的人物。雋,音ㄐㄩㄣˋ,今同俊。 ◎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
觸面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
水乳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乳交融」之典源,提供參考。 ※《高僧傳.三集.卷一六.唐撫州景雲寺上恆傳》釋上恆,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志學之年發心捨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攝受,教誦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嶽大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廬阜法真、天臺靈祐、荊門法、興果神湊、建昌慧璡遊也,塤箎合韻1>,水乳相資2>。法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韋丹四君友善。 〔注解〕
(1) 塤箎合韻:塤、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比喻相處和諧。塤,音ㄒㄩㄣ,同「壎」。箎,音ㄔˊ。
(2) 資:憑藉。水與乳最易融合為一體,故謂水乳相資,義同水乳交融。
|
良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807~869)唐代禪師,曹洞宗的創始人之一。俗姓俞,會稽諸暨(今浙江省諸暨縣)人。早年禮五洩山靈默法師披剃。受戒後到處參學,後在雲巖曇晟法師處開悟。唐宣宗大中末年在新豐山教授禪法,後在豫章高安洞山(今江西省宜豐縣)大闡宗風,世稱為「洞山良价」。倡五位君臣說。敕諡悟本,弟子有本寂等。撰有〈寶鏡三昧歌〉、〈玄中銘〉、〈五位君臣頌〉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