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春誦夏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教學方式因時節而不同,春日口誦歌詩的篇章,夏天則以琴瑟伴奏詩章的音節,以配合吟誦。後以「春誦夏弦」泛指讀書,研習學業。南朝梁.陸倕〈為豫章王慶太子出宮表〉:「而冬書秋記,夙表睿資;春誦夏絃,幼彰神度。」唐.劉禹錫〈許州文宣王新廟碑〉:「入於門牆,如造闕里。春誦夏絃,載揚淑聲。」
柴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位於江西省九江縣西南。漢置,屬豫章郡。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荊州,劉備派諸葛亮見孫權於此。晉陶潛故里。
期月有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月,一年。語本《論語.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後借指短暫的時間。「期月有成」,形容治國辦事效率迅速顯著。《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若能人務退食,競存約己,移風易俗,庶期月有成。」唐.張九齡〈敕處分縣令〉:「今既各膺奬用,當盡良能。期月有成,聲能若著。所列清要,惟待賢才。」
水乳相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乳交融」之典源,提供參考。 ※《高僧傳.三集.卷一六.唐撫州景雲寺上恆傳》釋上恆,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志學之年發心捨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攝受,教誦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嶽大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廬阜法真、天臺靈祐、荊門法、興果神湊、建昌慧璡遊也,塤箎合韻1>,水乳相資2>。法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韋丹四君友善。 〔注解〕 (1) 塤箎合韻:塤、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比喻相處和諧。塤,音ㄒㄩㄣ,同「壎」。箎,音ㄔˊ。 (2) 資:憑藉。水與乳最易融合為一體,故謂水乳相資,義同水乳交融。
陽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稱男性的生殖器。《宋書.卷三四.五行志五》:「豫章吳平人有二陽道,重累生。」也稱為「陽物」。
花添錦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錦上添花」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黃庭堅〈了了菴頌〉(據《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一五》引)1>方廣菴名了了,了了更著菴遮。又要涪翁2>作頌,且圖錦上添花。若問只今了未,更須侍者煎茶。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祖堂集.卷九.羅山和尚》、宋.王安石〈即事〉詩。 (2) 涪翁:黃庭堅(西元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宋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為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涪,音ㄈㄨˊ。〔參考資料〕 ■《祖堂集.卷九.羅山和尚》因鄭十三娘,年十二,隨一師姑參見西院大溈和尚。纔禮拜起,大溈問:「這個師姑什摩處住?」...
後進之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甯:范甯(西元339∼401),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風流雋望:指英俊傑出才智出眾的人物。雋,音ㄐㄩㄣˋ,今同俊。 ◎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交融水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乳交融」之典源,提供參考。 ※《高僧傳.三集.卷一六.唐撫州景雲寺上恆傳》釋上恆,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志學之年發心捨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攝受,教誦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嶽大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廬阜法真、天臺靈祐、荊門法、興果神湊、建昌慧璡遊也,塤箎合韻1>,水乳相資2>。法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韋丹四君友善。 〔注解〕 (1) 塤箎合韻:塤、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比喻相處和諧。塤,音ㄒㄩㄣ,同「壎」。箎,音ㄔˊ。 (2) 資:憑藉。水與乳最易融合為一體,故謂水乳相資,義同水乳交融。
蕭子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蕭子顯(487年-537年),字景陽,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朝史學家及文學家。 簡介齊高帝蕭道成孫,豫章王蕭嶷子。歷任太子中舍人、國子祭酒、侍中、吏部尚書等職。後遷吳興太守。 評價博學能文,好飲酒、愛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做物。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只是舉起手中扇子,一揮而己,諡曰「驕」。 著作撰有《後漢書》、《晉史草》、《齊書》、《普通北伐記》、《貴儉傳》、《南齊書》、《南齊州郡志》等歷史著作。但除《南齊書》外,均佚。資料來源:網路
笨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身體肥大、行動不靈敏的人。《晉書.卷四九.羊曼傳》:「大鴻臚陳留江泉以能食為穀伯,豫章太守史疇以大肥為笨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