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參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參星,在西邊。辰,辰星,在東邊。參星和辰星分處東西兩邊,一顆升起時另一顆正好沒入地平線,兩顆星從來不曾同時出現,故以參辰比喻彼此隔絕或互相對立。《樂府詩集.卷三四.相和歌辭九.晉.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為形與影,今為胡與秦。胡秦時相見,一絕踰參辰。」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一做一個水上浮漚,和爺娘結下不廝見的冤讎,恰便似日月參辰和卯酉。」
蒼狗白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色動引經,酆城4>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通看在手。貧窮老瘦家賣屐,好事就之為攜酒。豫章太守高帝孫,引為賓客敬頗久。聞道三年未曾語,小心恐懼閉其口。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醜。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鬱鬱猶衝斗。時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側否。太守頃者領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王生早曾拜顏色,高山之外皆培塿。用為羲和天為成,用平水土地為厚。王也論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曠前後。死為星辰終不滅,致君堯舜焉肯朽。吾輩碌碌飽飯行,風后力牧長回首。 〔注解〕 (1) 斯須︰片刻、短暫的時間。 (2) 抉眼:反目。抉,音ㄐㄩㄝˊ,挖。 (3) 河東:地約當在今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秦...
把臂入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朋友一起隱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謝公道豫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唐.陳子昂〈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議泰之二使詩.序〉:「忽聞二星入井,四牡臨亭,邀使者之車,乃故人之駕,隱几一笑,把臂入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子孫的棺木附葬在祖墳裡。《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諸子傳.豫章王綜傳》:「後梁人盜其柩來奔,武帝猶以子禮祔葬陵次。」
駭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錦上鋪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錦上添花」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黃庭堅〈了了菴頌〉(據《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一五》引)1>方廣菴名了了,了了更著菴遮。又要涪翁2>作頌,且圖錦上添花。若問只今了未,更須侍者煎茶。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祖堂集.卷九.羅山和尚》、宋.王安石〈即事〉詩。 (2) 涪翁:黃庭堅(西元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宋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為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涪,音ㄈㄨˊ。〔參考資料〕 ■《祖堂集.卷九.羅山和尚》因鄭十三娘,年十二,隨一師姑參見西院大溈和尚。纔禮拜起,大溈問:「這個師姑什摩處住?」...
後來之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甯:范甯(西元339∼401),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風流雋望:指英俊傑出才智出眾的人物。雋,音ㄐㄩㄣˋ,今同俊。 ◎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上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上等品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送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唐.羅隱〈題方干〉詩:「顧我論佳句,推君最上流。」
清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品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位的等級和俸秩。《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諸子傳.豫章王綜傳》:「久之乃策免吳淑媛,俄遇鴆而卒,有詔復其品秩,諡曰:『敬』,使直主其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