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為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援引某事或過去的經驗作為警惕。如:「他沉迷賭博,傾家蕩產,我們必須引為鑒。」也作「引為戒」。
牙還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採取與對方相同的態度或方法報復對方。如:「你這種牙還牙的處理方式,不見得能真正解決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致。表示結果或功效的連詞。《三國演義》第一回:「朝廷日非,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怨報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怨恨來回報別人給予的恩德。《禮記.表記》:「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唐.李德裕〈小人論〉:「世所謂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難信,此小人常態,不足懼也。怨報德,此其甚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得、省得。如:「我們應該養成『酒後不開車』的習慣,免發生事故。」
成敗論英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依據事業的成功與失敗來論定是否是英雄,而是著重在奮鬥過程中所具有的眼光、器度與精神等。如:「《史記》將楚漢相爭中的失敗者項羽列入帝王本紀,顯現出司馬遷不成敗論英雄的態度。」
名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道用什麼來表達它,無法形容。如:「謝謝你鼎力相助,我內心的感激無名之。」
一則喜,一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方面因父母的高壽而喜悅,一方面因父母的年老而戒懼害怕。語出《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喜,一則懼。」後也用來形容既使人高興又使人憂懼的事情。《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那顏氏一則喜,一則懼。所喜者,阿寄回來,所懼者,未知生意長短若何?」
民不畏死,奈何死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不怕死,為何還要用死來威嚇他們?用表示對虐政所提出的警告。當人民生活困厄,生不如死時,雖有嚴刑峻法,也無法對人民產生制約的力量。《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死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理的緣由。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然者,多兵意盛,與彊敵爭,倘更為禍始。」《文明小史》第二八回:「還是西卿穩定些,就問那家人是什麼亂子,那家人卻說不出所然的緣故,只說老爺急的要想告病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