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161 ms
共 1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何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曾,從來沒有。《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見鬼!何常有什麼沈公子到來?」《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往常嫖客給的花錢,何常分一個半個給我?」也作「何嘗」。
|
弋者何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射手對高飛的鳥束手無策。比喻隱逸的賢者不自罹禍亂,統治者無可如何。《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序》:「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揚雄曰:『鴻飛冥冥,弋者何篡焉。』」也作「弋者何慕」、「弋人何篡」。
|
幾何光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學領域中,概略可分為幾何光學和波動光學(又名物理光學)兩大部分。幾何光學係以光的直線傳播為基礎,研究光在透明介質中行進,透過如反射鏡、透鏡、稜鏡等光學元件傳導,而造成的各種現象。藉由觀察和實驗可歸納出幾何光學的四個基本定律:(1)光的直線傳播定律;(2)光的獨立傳播定律;(3)光的反射定律;(4)光的折射定律。
在實驗力學中,當光波通過一非均勻介質傳播時,因光波在介質內各區域的速度不同,其波面將會變形,為便於討論,常利用幾何光學的原則,即引入光線的概念來描述非均勻性對傳播的影響,此光線的定義為在空間中處處和波面法線相切的曲線,藉此描述通過介質的光的路徑。一般而言,在均勻介質... |
何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何、因何。《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卷一三二.沈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2.什麼事。南朝齊.謝朓〈休沐重還丹陽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唐.方干〈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
|
何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什麼。《詩經.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文選.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崐山何有?有瑤有珉。」
2.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什麼困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3.那裡有。《文選.張衡.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
何以克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怎能擔當得起。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三齣:「小生有何德能,敢勞張兄如此相待,何以克當!」
|
弋人何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射手對高飛的鳥束手無策。比喻隱逸的賢者不自罹禍亂,統治者無可如何。也作「弋者何慕」、「弋者何篡」。
|
〔顏子所好何學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子所好何學論〕一文出於〔二程集卷八.伊川先生文四〕。此文是伊川先生始冠之時,遊太學,胡安定以是試諸生,得此論大為驚異,即請相見,遂以伊川任學職。此論大旨說顏子之學乃在於學聖人之道。並明顏子一生所學之工夫歷程,親炙孔子之道,而斥時學之異。
伊川文的大意是顏子之學乃學為聖人。聖人可學而至,是先秦孔孟所共認的通義,凡人皆有仁義禮智信五性,因外物觸感而生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情熾而蕩,其性則蔽於情,故覺者約其情而使之合於中。要使情合於性,所以學聖之道在於正其心,養其性而已。中正則誠,則至於聖。學之要在盡心知性,反身而誠則聖。誠之之道,在於信道之篤,行果而守固,仁義忠信不離於心,則... |
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那裡去。《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欲高飛而遠集兮,君罔謂汝何之?」《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五》:「遠遊欲何之,吳國為我仇。」
|
何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地方。《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汝是何方妖怪?甚處精靈?」《紅樓夢》第六六回:「連我也不知道此係何方,我係何人,不過暫來歇足而已。」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