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8.18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心戮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法治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手處理有關社會正義及安全等問題。形式法治國到實質法治國在十九世紀初的君主專制下,人民為了反對人治而提倡法治,認為國家一切必須完全依照法律而為,強調法律是完美的,人民無論如何都須要遵守法律,強調惡法亦法。而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德國納粹的經驗來看,國家在社會中仍然有可能戕害人民,以國家強制力對人民施以失當的做法,因而開始思考實質的法律意義,強調惡法非法。(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
提問探究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究教學法特色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理論架構提問探究教學法立基於John Dewey的哲學之上,其提倡利用課堂之經驗學習,同時亦以建構主義者(constructivist)之觀點看待學習。 哲學架構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為美國史上相當具影響力之教育哲學家,杜威相信孩子們視為社會化活動之學習者,對自主對環境進行探索、學習,其認為學校應藉由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將外面世界帶進教室之中,進而使資訊聚焦在學習。而後,杜威之學說影響美國漸進式教育之改革,且以目標計劃為根基的學習、主題單元及跨學科間的教學持...
抵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提倡
行為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較適用於特定之問題(如焦 慮或低自我概念問題處理)。認知行為改變法如艾里斯(A. Ellis)所提倡的理情治療法,理情治療法的主要目標在於檢核當事者的內在語言,這些內在語言形成當事者的非理性信念,進而導致其情緒或行為困擾,經由理性思考模式的導正,可改變其非理性信念,改善其困擾行為。認知行為改變論者奉行古代西哲艾皮蒂塔(Epictetus)的一句名言:「人們的困擾不是來自事情的本身,而是來自人們對事情的看法。」此論點認為不合理的思考型態會造成人個人的情緒困擾,所以重整不合理、不健全的思考型態乃是輔導治療的首要工作。理情...
改絃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弦更張」的「更」,是更換的意思,「張」則指給樂器上弦。弦樂器彈奏久了,弦會變鬆或斷掉,以致走音,甚至無法彈奏,這時就得更換琴弦,才能重新彈奏。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
社會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不經政府以法令強制施行而純由民間部分人士,基於良知,協力提倡的社會改革行動。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繁榮。 思想學派 儒家: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荀子,主張恢復禮制,並開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孟子提出人性善,荀子則認為人性惡。道家:代表人物包括老子、莊子,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清淨無為。墨家:代表人物為墨子,主張博愛,重實踐、貴功用,在生產機械等方面的教育,內容非常豐富。法家:代表人物有韓非子、商鞅,主張通過嚴酷的法律治理人民,強大國家。另外還有名家:代表人物惠施,主張靠邏輯方法解決問題。兵家:代表人物孫武,專註於對戰略戰術的研究。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主張玄學思想。縱橫家:代表人...
直接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法國學者高恩(F. Gouin)及美國學者撒慕爾(L. Sauveur)所提倡。高恩主張透過觀察兒童學習母語的方式,建立外語學習的新方法,而撒慕爾主張經由「自然教學法」(natural method)中之會話練習來訓練學生的外語能力。直接教學法首先在法、德兩國流傳,後來由於撒慕爾和貝立茲(M. Berlitz)兩人分別在美國設立商業語言學校,使用直接教學法的原則和程序進行外語教學,效果卓著,因而該教學法在美國發揚光大。直接教學法的目標是訓練學生不需母語翻譯就能直接以第二語言思考,並能流利地以第二語言進行溝通。因此,直接...
司馬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靡,極力提倡節儉樸實。在文中他明確指出:其一,不滿於奢靡陋習。他說,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說,近幾年來,風俗頹弊,講排場,擺闊氣,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也腳上穿著絲鞋。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大操大辦。他非常痛惡這種糜爛陋習,為此,他慨歎道:「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其二,提倡節儉美德。司馬光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