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星移物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泉湧,下筆成章,不一會兒就能寫出一篇詞藻華麗、情感豐富的文章,為初唐四傑之一。他在參加當時的洪州都督公在滕王閣上舉辦的一場盛宴時,即席寫了一篇〈滕王閣序〉,至今為人所傳頌。王勃另作了一首〈滕王閣〉詩,詩的上半部在描述滕王閣的華麗壯觀,後半部則是抒發從滕王閣引發的感嘆,「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意是說天上的雲投影在閣前的潭水上,日光也顯得安閑暇適,但地上事物不斷地改變、時序星辰不停地轉移,不知已經過了多少寒暑。當年的李元嬰現在不知身在何處?只剩欄杆外的長江滾滾東流。後來「物換星移」就被用來比喻景物的變遷,世事的更替。
白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纓會》、《崔護謁漿》、《高祖歸莊》、《鴛鴦間牆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師道趕江江》。 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雕》殘折,共16本。 現在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牆記》、《裴少俊牆頭馬上》三種,以及《韓翠顰禦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雕》的殘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樸戲曲集校注》一書中。 散曲  白樸的散曲作品中約存小令三十餘首,套數二首 詞天籟集二百篇本為詞集,今人唐圭璋《全金元詞》中收其詞一O四首 評論詞《四庫提要》評白樸之詞「清雋婉逸,音愜韻諧,可與張炎玉田詞相...
咚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敲鼓的聲音。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咚咚衙鼓響,公吏兩邊排,王生死殿,東嶽攝魂臺。」也作「冬冬」、「鼕鼕」。
賓朋滿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朋滿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勃是唐初著名的文學家,為「初唐四傑」之一,自幼聰明過人,擅長詩文。滕王閣舊址在今江西新建縣西章江門上,是唐朝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的兒子)任洪州都督時所建,落成之日,正巧受封為滕王,因此就名為滕王閣。唐高宗時,伯嶼為洪州牧,重修滕王閣,後於重陽佳節,在閣中大宴賓客。那時王勃因到交趾省親,路過此地,也被邀請參加盛會。席間伯嶼請賓客為滕王閣寫一篇文章,大家都謙讓推辭,只有王勃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場寫了這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稱〈滕王閣序〉),在座的人都讚不絕口。序文中說到,在假期中,許多朋友像雲般的聚集,遠道而來,席上坐滿了高貴的嘉賓。與會的...
工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技藝、手藝。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耳目殊司,工藝異業。」《新唐書.卷一○○.列傳.立德》:「父毗,為隋殿內少監,本以工藝進,故立德與弟立本皆機巧有思。」
眾望所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史臣曰:「自永嘉蕩覆,宇內橫流,億兆靡依,人神乏主。于時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鼎等忠存社稷,志在經綸,乃契闊艱難,扶持幼孺,遂得纂堯承緒,祀夏配天,校績論功,有足稱矣。然而抗滔天之巨寇,接彫弊之餘基,威略未申,尋至傾覆。昔宗周遭犬戎而東徙,有晉違獷狄而西遷,彼既靈慶悠長,此則禍難遄及,豈愍皇地非奧主,將綝允材謝輔臣,何修短之殊途,而成敗之異數者也?」
拉朽摧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摧枯拉朽」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為起於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於是削去五等,墮城銷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為萬世安,然十餘年間,猛敵橫發乎不虞,適戍彊於五伯,閭偪於戎狄,嚮應於謗議,奮臂威於甲兵,鄉秦之禁,適所以資豪桀而速自斃也。是以漢亡尺土之階,繇一劍之任,五載而成帝業。書傳所記,未嘗有焉。何則?古世相革,皆承聖王之烈,今漢1>獨收孤秦2>之弊。鐫金石3>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
清風兩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兩袖清風」。見「兩袖清風」(三)。01.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八.賢達高風》:「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話短長。」(源)02.《官場現形記》第一九回:「可憐他半世為官,清風兩袖,只因沒有銀兩孝敬,致被罣誤在內,大約至少也要得個革職處分。」
關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暗中請託、賄賂。《宋史.卷三一六.包拯傳》:「關節不到,有羅包老。」
南贍部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宇宙觀中四大部洲之一。位在須彌山南面鹹海裡,以盛產贍部樹而得名。也譯作「南浮提」。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