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48.09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然主義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主義派(naturalistic paradigms)自然主義派的研究,是以下列兩種概念為基礎,一是生態學的假設,主張人的行為是受到組織背景的影響;另一是現象學的假設,認為只有理解人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和行為,才可以算是理解人的整個行為。所以自然主義派研究的觀點是基於下列的假設:1.在現實世界中,事件和現象不能從他們所嵌入的背景中描取出來,理解必須包括這個整體的許...
高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朝廷重要的文書或法令。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三:「廊廟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冊,用相如。」也作「高文大冊」。
2.思想高深的大著作。如:「這些高文冊不受重視,實在可惜。」也作「高文大冊」。
女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隆恩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載難逢的宏恩厚澤。《隋唐演義》第一六回:「老爺隆恩曠,著眾婢子出來擇配,以了終身。」
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十七世紀的法國宮廷芭蕾,舞姿輕盈而優雅,題材多變。最著名的舞碼為《天鵝湖》及《胡桃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儀式。《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上.劉昆傳》:「教授弟子恆五百餘人,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儀。」
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思想早已滲透在古希臘人及羅馬人的學術思想中,但是有形的人文主義則是西方十五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產品。古人文主義即指此一時期較為系統化的人文思想。人文主義學者多半接受了希臘及基督教的倫理觀;他們反對自然主義的觀點,為此,古人文主義者較為傾向於人本的思想,即將人的價值給予極大的關注。他們開始重視人的理性,恢復了人的自信;同時,他們強調世俗生活的價值觀,並認為人是有著自由的本性。一般而言,人文主義的教育,在理想上有自我實現及自我表現二項要求;這是西方早期博雅教育的理想所在。在教育實施上,他們強調要研究人類文明的成就,他們以為偉大思想家的主張,只有從其著作中去領會、去了解。古人文主義者希望...
羅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羅馬所行的法律。起於西元前五世紀參考雅法律所訂立的《十二木表法》。其主要精神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被證明為有罪之前,均應視為無辜。後查士丁尼為帝,令學者纂為法,計為四部,集其大成。後來的《拿破崙法》及《腓特烈法律》皆以此為範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墳五。引申為可資憑藉的經。《文選.陸機.文賦》:「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墳。」唐.張祐〈讀始興公傳〉詩:「亂首光雄算,朝綱在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國的章制度。《三國演義》第一○七回:「今大將軍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