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三行遺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新北市淡水河口南岸,觀音山前緣之河口平原上的古蹟遺址。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祖先凱達噶蘭族,在一千五百至二千年前的活動空間。因該處舊有清代十三洋行設立的行口,故稱為「十三行遺址」。民國四十六年,始由臺灣大學林朝棨教授發現。歷經考古學家的挖掘與研究,證明當時已將鐵器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煉鐵作坊」的出土,為現存臺灣史前先民冶鐵技術的唯一證據。
北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原為凱達格蘭語。其地位於臺北市北方,為凱達格蘭族的社名,以溫泉及硫磺聞名,民國五十六年併入臺北市,今為北投區。也稱為「八投」。
下里巴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3.故事內容3 4.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5.例句 1.出處下里:鄉里;巴:古國名,在今川東一帶。=2.語譯=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下里巴人 相反詞 無 5.例句 原住民舞蹈有很大的文化意涵部分人士竟將其視為下里巴音,令人詫異。
語文學習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國語教材教法2 國語文3 閩南語4 客家語5 原住民語6 英文 國語教材教法語文是人類溝通的橋樑,也是學習及建構知識的橋樑。國小階段語文學習領域包含了本國語、鄉土語、英語等學習。本國語主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鄉土語著重於生活交談的運用,英語在小學階段以訓練聽說為主。 國語文1.培養學生理解和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2.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表情達意。3.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本國文化精髓。 閩南語1.培養探索閩南語的興趣,並養成主...
凱達格蘭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臺北市總統府前的大道。舊名為「介壽路」,民國八十五年三月改名。「凱達格蘭」為原居住於臺北地區的原住民族。
雅美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之一。今也稱為達悟族。居住蘭嶼。為典型的海洋民族,男性捕撈魚類,以水田種芋,山田種粟。傳統有半穴居房屋,共分七社。屬父系家族,其語言文化與菲律賓北部巴丹群島居民語言相同。每年三月至六月為其飛魚祭,有繁密的漁撈文化。
打耳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射耳祭,為臺灣布農族傳統狩獵祭儀,每年在四、五月間由各家族分別辦理,男性老少群聚祭場參加,女性則不能參與,祭儀包括槍祭、祈福、射獸耳、分獸肉、頌功酒宴等。
保留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特定的用途而劃定保留或限制使用的地區。[例]山區保留地、公共設施保留地
巴油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泊名。又名小鬼湖,是魯凱族語「湖泊」的意思。隸屬屏東縣霧臺鄉。位於臺東知本山主山下,海拔約二千二百公尺高。池形與臺灣本島頗相似,南北長四十公尺,東西寬一百八十公尺。北岸是一草原,南岸都是灌木,為當地原住民族的傳統水源聖地。目前列為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保護範圍內,也是野生動物保護區,車輛無法通行,且須辦理甲種入山證申請核准後,徒步前往,單程徒步時間約4個小時。
山地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住民舞蹈的舊稱,泛指臺灣原住民族的傳統舞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