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人論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指為了了解歷史人物,而論述其時代背景。清.王昶〈湖海詩傳序〉:「以詩證史,有裨於知人論世。」後亦指評斷人物的優劣和議論世事的得失。清.袁枚〈再答稚存〉:「足下引仗馬不鳴相誚,於知人論世之道,尤為疏謬。」
|
駱賓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有人告訴她是賓王的作品,她竟責問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感嘆不能為己所用。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逃亡,不知所終。 思想《靈隱寺》一詩傳出後,曾經引起一時的轟動,特別是其中「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兩句,對仗工整、景色壯觀,讀之令人心胸開,因此人們爭相傳抄。但與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們還能從駱賓王其它詩中找到,比如《敘寄員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餘年……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其中「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與“樓...
|
人格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情義的傾向,此種遵守上述規定而改變的過程我們稱之人格的社會化,也就是學習如何從這些角色衝突中去權衡得失,並且能夠選擇一個最適合最適當的方法。(註2) 關鍵字中文:人格社會化英文:socialization 參考書目註1 陳奎熹(1999)。教育社會學研究,頁149-153。師大書苑有限公司註2 陳奎熹(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頁170-172。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
洞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澈的明白、知曉。[例]他因已洞燭世事的無常,也就不在意得失了。
|
平常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常持有的、不特別的心態。如:「以平常心面對挑戰,才不會有失常的表現。」
|
心曠神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此時登上岳陽樓,覺得心胸開闊,豁然開朗,精神十分愉快,所有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得一乾二淨。端起酒杯,在陽光的照耀與清風的吹拂下,舉杯暢飲,這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心曠神怡」這句成語就用來指心情開朗,精神愉悅。
|
見幾而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看到事情發生前細微的跡象,就能有所因應。《周書.卷五○.異域傳下.史臣曰》:「然則易稱『見幾而作』,傳云『相時而動』。大時者,得失之所繫,幾者,吉凶之所由。」
|
一夢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富貴的虛浮,和人世的變化無常。從此一心向道。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南柯一夢」,用來比喻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
|
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物變味。《論語.鄉黨》:「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六.火部.蘆火》:「觀夫茶味之美惡,飯味之甘餲,皆係于水火烹飪之得失。」
|
一語破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靶心,比喻關鍵之處。「一語破的」指一句話就切中關鍵要害。如:「他剛才對這件事的剖析,真是一語破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