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4.0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誌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至於文章內容,《史記》的文章可分成兩個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銜接交雜而成;正文後面會加上作者的評論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為起頭,內容或有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有對人物的評價,或有收集資料的過程,但仍以評論題材人物的性格與行事為主,這也呼應司馬遷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際”的寫作目標自司馬遷創“太史公曰”以來,後代...
置之度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吧!」後來「置之度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不放在心上,不加理會。 例句他認真做事,早已把得失「置之度外」
輕舉妄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大意是:過分貪求利益就會開始憂慮,引發疾病,削減智慧,導致失去權衡輕重、得失的能力,一旦事情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輕率地採取行動,便使得災禍降臨。後來「輕舉妄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未經慎重考慮,即輕率地採取行動。
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善惡得失。《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斤斤計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於計較微小的利益或無關緊要的事物。形容小氣、在意得失。如:「別連這點小錢也要斤斤計較,大方一點吧!」「大家有緣相聚,又何必為了這點小事兒斤斤計較,傷了感情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淺顯、普通。《晉書.卷四六.劉頌傳》:「雖嘗抗疏陳辭,氾論政體,猶未悉所見,指言得失。」
倫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的條理。《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法下》:「讀史當觀大倫理、大機會、大治亂得失。」
交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的基礎。總而言之,社會交換理論是綜合了經濟學、行為心理學、人類學,而將人與人間的互動視為一種計算得失的理性行為。(註1) 演繹交換論何門史(Homans)認為社會學真正的研究對象是人,而不是社會結構或變遷,於是他將研究重新拉回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上,也就是交換的本質上,來發展出演繹交換論。其理論的六大基本命題如下:一、 成功命題「在一人所做過的行為裡,若某一特定行為經常換得報酬,則該行為就會一直出現。」二、 刺激命題「若在過去某一刺激情形曾經帶來報酬,則現下的情形越類似過往所發生的情況,人仍會做出過去所做出的決定」三、 ...
權衡輕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商君書.弱民》:「戰不勝,守不固,此無法之所生也,釋權衡而操輕重者。」指估量事物的輕重緩急、利害得失。《周書.卷四一.王襃庾信等傳.史臣曰》:「權衡輕重,斟酌古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中察看、伺探。如:「偵查」、「偵測」。《後漢書.卷五五.章帝八王傳.清河孝王慶傳》:「外令兄弟求其纖過,內使御者偵伺得失。」《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子命穴浚塹,寘壺鐳瓶甒以偵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