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多方聽取意見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聽一方的意見,則容易愚昧不明。漢.王符《潛夫論.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人心不足蛇吞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心的貪婪無度,永不滿足。元.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得失榮枯總在天,機關用盡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古人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當初貧困之日,低門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發跡了,反嫌好道歉起來。」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豈但爽口,自可觀心。」 02.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四.日報上》:「胸中不染一塵,惟澄觀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偉論。」 參考詞語︰一塵不涉注音︰| ㄔㄣˊ ㄅㄨˋ ㄕㄜˋ漢語拼音︰yī chén bù shè釋義︰猶「一塵不染」。見「一塵不染」條。 01.元.丁鶴年〈澹然齋為慈谿潤上人賦〉詩:「一塵不涉冰霜操,萬境俱空水月心。」 參考詞語︰纖塵不染注音︰ㄒ|ㄢ ㄔㄣˊ ㄅㄨˋ ㄖㄢˇ漢語拼音︰xiān chén bù rǎn釋義︰猶「一塵不染」。見「一塵不染」條。 01.元.夏伯和《青樓集.賽天香》:「善歌舞,美風度。性嗜潔,玉骨冰肌,纖塵不染。」 02.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一齣》...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誌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至於文章內容,《史記》的文章可分成兩個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銜接交雜而成;正文後面會加上作者的評論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為起頭,內容或有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有對人物的評價,或有收集資料的過程,但仍以評論題材人物的性格與行事為主,這也呼應司馬遷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際”的寫作目標自司馬遷創“太史公曰”以來,後代...
權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權衡損益,斟酌濃淡。」唐.劉禹錫〈祭韓吏部文〉:「權衡低昂,瞻我所在。」
枝葉扶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宗族繁衍昌盛。「枝」文獻異文作「支」。《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燕剌王劉旦傳》:「高皇帝覽蹤跡,觀得失,見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規土連城,布王子孫,是以支葉扶疏,異姓不得間也。」
盡其在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一切,盡自己最大的心力去做好應做的事。[例]他做事一向只求盡其在我,從不計較成敗得失
總結性評量(summative_evalu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是以整個教學活動的單元目標為根據,通常是取能夠代表學習內容的樣本來作為試題,因此可從評量結果中檢討得失,以提供往後教學的改進與參考。因此,雖然總結性評量的主要目的是在評定成績,但是也可作為評鑑課程目標和教學效果是否適當的資料。總結性評量的實施方式很多種,除了標準化的成就測驗之外,也可使用教師自編測驗和各種成績的評定方式,如口頭報告、研究報告、實作評量等等。同樣的,總結性評量亦可用於輔導與諮商之中,它可以幫助確定輔導的效果,藉以決定輔導是否繼續,或者是評鑑結果檢討
置之度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吧!」後來「置之度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不放在心上,不加理會。 例句他認真做事,早已把得失「置之度外」
衡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慮、斟酌。[例]我們要事先衡量事情的利弊得失,不可貿然行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