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7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非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直對錯與所得所失。宋.朱熹〈辭免兼實錄院同修撰奏狀二〉:「重念臣愚,素無史學,然於是非得失之故,實有善善惡惡之心。」
得失土地公,飼無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從事各種行業都不能得罪當地的主管或角頭,否則生意便做不下去。
得失成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為的成敗結果。《文選.陸機.五等論》:「五等之制,始於黃、唐;郡縣之治,創於秦漢;得失成敗,備在典謨;是以其詳,可得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譁」、「得饒人處且饒人」。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患得患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陽貨》:「鄙夫可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在沒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後又怕失去。《宋史.卷二八三.王欽若傳.論曰》:「竦陰謀猜阻,鉤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蒐集。《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予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是者,則有得矣。」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是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雖然家裡貧窮,他總能自得其樂,常常寫文章來表明自己的志向,不把人世間的名利得失放在心上。除了此篇文章外,陶潛著名的作品尚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每一篇文章都說明他熱愛田園生活和不願與當時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感情。後來陶潛描述自己讀書態度的「不求甚解」,被視為一句成語,用來指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亦轉用來形容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此時登上岳陽樓,覺得心胸開闊,豁然開朗,精神十分愉快,所有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得一乾二淨。端起酒杯,在陽光的照耀與清風的吹拂下,舉杯暢飲,這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心曠神怡」這句成語就用來指心情開朗,精神愉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