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傾國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讒言,賜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使得眾叛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戎得以入侵。驪姬與褒姒都是極為妖媚美麗的女子,但卻又是極為不祥,招來「傾城傾國」的禍害。而越王句越,忍辱負重,生聚教訓,發動大軍,圍困夫差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國果然傾覆,句踐終於復興越國。後來「傾國傾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豔,可以帶來禍害。其實此一語義,早在《詩經》中就已經見到。《詩經.大雅.瞻卬》有「哲婦傾城」這樣的句子,意思是「婦人多謀深慮乃亂國」,此處「傾城」,便是「傾覆邦...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人間世》:「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唐.成玄英.疏:「熒,眩也。」
縱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合縱與連橫。比喻外交手段。漢.陸賈《新語.辨》:「因其剛柔之勢,為作縱橫之術。」唐.魏徵〈述懷〉詩:「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也作「從衡」。
如數家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五一十,倒背如流,滾瓜爛熟,瞭如指掌反義:一知半解,一無所知辨似: 「如數家珍」及「一五一十」都有敘述事物極為清楚的意思。 「如數家珍」側重於對事物的熟悉;「一五一十」側重於敘述內容的完整與詳細。 如數家珍 一五一十 辨似例句 ○ ㄨ 他對國畫十分了解,哪個朝代有什麼重要的畫作,他都能娓娓道來,~。 ㄨ ○ 他最終還是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把公司的重要機密~地告訴對方。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死了以後,天下的人看到臣盡忠而被殺,會因此十分畏懼而不敢進言。如果您上面害怕嚴厲的太后,下被奸臣迷,整日住在深宮裡,迷糊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敬業樂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學術上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及對朋友的選擇,這時候可以稱之為小成。九年時知識通達,能夠觸類旁通,遇事不而且不違背師訓,就可以稱之為大成。這時候才能夠教化人民,移風易俗,然後附近的人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古書說:螞蟻時時學習啣泥,然後才能成大垤。就是這個意思。 補充相似詞: 實例小華向來敬業樂群,深深獲得老師與同學的肯定。 參考資料http://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6%95%AC%E6%A5%AD%E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憤馮亭之不遂兮,慍去疾之遭。」
見異思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反義: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始終不渝,專心致志辨似: 「見異思遷」及「心猿意馬」都有意志不定的意思。 「見異思遷」側重於受其他事物影響;「心猿意馬」則是側重於心意反覆不定。 見異思遷 心猿意馬 辨似例句 ○ ㄨ 他有~的毛病,經常被新鮮事物所迷。 ㄨ ○ 男女朋友,用情須專一,不能~,見一個愛一個。
對牛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古人公明儀曾為牛彈琴,但牛依然低頭而食,聽而不聞,因為人類的音樂,對牛而言並不適合。典出漢.牟融〈理論〉。後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或講話不看對象。《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說起天地二字,只當是耳邊風;說到關帝、城隍、直山聖母,都是當對牛彈琴的一般。」《鏡花緣》第九○回:「對牛彈琴,牛不入耳,罵得狠好,咱們一總再算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