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82.4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彌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繩文時代與古墳時代之間的古文化。約當西元前二世紀到三世紀的五百年之間,從九州開始發展。屬於初期農耕文化,生產工具有石刀、木鍬、銅鏃、鐵鏃。由於發現漢代銅鏡和王莽時代的貨泉,證明與中國古代文化有密切關係。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海內外人士響應總統蔣公復興文化的號召,集會於陽明山中山樓,正式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展開文化復興運動。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合國附屬機構之一,英文簡稱為UNESCO。西元1946年成立,總部在巴黎。目的在於教育、科學與文化方面促成國際合作,以增進對正義法律與人權和聯合國憲章保障的基本自由。下設教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與傳播資訊等五大領域。該組織贊助支持的項目包括文字和科技教師的訓練、國際科學課程、媒介自主與新聞自由、文化多樣性、世界文學翻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確保、數位落差的減少等。簡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政治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成員有關政治態度、信念和價值取向的行為模式與符號系統,既構成政治行動基礎,也賦予政治行動意義。
文化原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文化學家舒巴特(Walter Schubart)認為文化是從古代綿延下來的,便是發展。在文化發展理論中,認為文化史的發展過程是有節奏的,這個歷史節奏是由四個「文化原型」所形成:(1)和諧型,(2)英雄型,(3)禁欲型,(4)救主型或人格原型。就以上四個文化原型而言,每一個文化原型影響所及,絕不限於一個國家或一個種族,有時可能包括整個或半個世界。
  他在所著〔歐洲與東方的心靈〕(Europa und die Seele des Ostens, Europe and the Soul of Orient)(1938)一書中,提出以上四個文化原型,並推演出其文化論點;他認為:凡是...
初級與次級文化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中的事件做反應的發展過程和學習對文字或思想做反應的過程是相同的。(註1) 關鍵字中文: 初級與次級文化系統英文: Primary and secondary culture system 參考書目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210-21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的前身為石坂文庫,係光緒34年(1908)日人石坂莊作所創設;庫址在今義一路與信一路轉角點,即義重橋畔。文庫開辦經費一為石坂氏任地方稅調查員之津貼金,二為石坂氏參加日俄戰役之慰恤金,三為各方之捐款,共計日金3,551.97元。當時置木造樓房七間充作庫舍,藏書8,367冊,作為圖書館之基礎。民國14年(1925)5月7日石坂文庫與公益文庫合併改稱基隆文庫,21年4月25日私立基隆文庫改為市立基隆圖書館,同年6月1日遷入市廳三樓,開館時藏書已達17,142冊,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圖書館燬於戰爭中。37年4月恢復設館並先後借用信義國小及租賃民房,61年遷入義2路,並於七堵區、...
中國文化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立大學之一。民國五十一年首先成立中國文化研究所,五十二年設立大學部,並改名為中國文化學院,六十九年改制為大學。目前設有文、法、農、工、商、外語、新聞暨傳播、藝術及環境設計九個學院。現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
文化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特質為文化人類學的專業術語。指構成文化的最小單位,每一文化則由一組文化特質所組成。文化特質又可分為物質的與非物質的,前者如器皿、食物、服飾等,後者如技術、態度、儀式等。也稱為「文化元素」。
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埋著古代人類活動遺跡、遺物、有機物的沉積層。可供考古家發掘與研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