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8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猛獸。屬脊椎動物。形狀像貓,體型碩大。全身黃褐色,有黑色條紋。性情凶猛,為肉食性動物。俗稱為「老虎」。
威武勇猛。如:「龍兄虎弟」、「虎父無犬子」。
虎虎:形容精神充沛的樣子。如:「虎虎生風」。
馬馬虎虎:隨便、不仔細。如:「他做每一件事都是馬馬虎虎,交差了事。」
偷換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偷換概念是非形式謬論(Verbal fallacies)的其中一種。「偷換概念」又可以稱作「稻草人謬誤」。因為對方並沒有受到實質的攻擊,而是由論者樹立起一個像是稻草人的假目標,並對此進行攻擊。無心或刻意犯下這種謬誤的論者會將對方的言論重新塑造成一個較為容易推翻或反駁的概念,並且針對這個概念進行攻擊。偷換概念廣義上可以視為一種修辭學的技巧,並常用於對人們遊說的過程中。但是事實上,這只是誤導人的說詞,因為對方真正的論據並沒有被推翻。 例子對象事實:教育部於中小學的教師手冊內編入「性別平等」以及「包容不同的性傾向」的相關內容。偷換概念:「教育部支持並鼓勵同性戀,推廣濫交行為。」[1]外部連結參考資料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扳著手指即可數清。形容數量很少。語本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亦形容眾人之中,少數突出的。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六.唐安公美政頌》:「今文儒之盛,其書屈指可數者,無三四人。非皆不能,蓋忽不為爾。」
動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奠基在社會文化認知的理論上,認為個體高層次認知的發展需要透過中介者來加以促成。強調學習先於發展,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應是他人支持、自我支持,再內化到個體這樣的循環歷程。並利用「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分別從學習能力、保持能力(保留所學、不遺忘)與遷移能力三方面來評估受試者的能力。施測者透過試探性的協助,去了解受試者這三方面的水準...
前運思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運思期1.1 中心化1.2 不可逆性1.3 自我中心1.4 參考書目 前運思期幼兒時期兩歲到七歲左右的兒童,此時期的兒童通常缺乏思考的邏輯,他們在邏輯方面常採跳躍式的思路,因此較無法用思考解決問題。在此時期的兒童通常會有三個特徵,中心化或稱專注性,不可逆性及自我中心。 中心化就是指此時的幼兒經常只有一種單調的觀點,或是看事情的角度只有單一層面,無法全面而有邏輯性地看待事情的整體,此時最常做的實驗就是關於體積以及形體的改變,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守恆”的概念,例如:假設現在有甲、乙、丙三個杯子,然後先讓他看見甲乙兩個相同高度但口徑較小的杯子,問其這兩者的液體容量是否一樣,之後再將兩個杯...
排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排、準備。五代十國.花蕊夫人〈宮詞〉:「今宵駕幸池頭宿,排比椒房得暖無。」明.湯顯祖《邯鄲記》第一八折:「喜珠兒頭直上弔下到裙拖,天來大喜音,熱壞我的耳朵。則排比十里笙歌接著他。」
2.依次排列、編排。《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下.杜甫》:「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唐.元稹〈奉和滎陽公離筵作〉詩:「鈞天排比簫韶待,猶顧人間有別情。」
3.一種修辭學上的辭格。連續用三個或三個以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達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稱為「排比」。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頤〈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儀式,指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佛教徒沿用此禮以敬三寶。《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後比喻非常欽佩。《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安龍媒對你這樣的天人,只有五體投地了。」《老殘遊記》第六回:「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玉做的裝飾品。通「佩」。如:「玉珮」。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不識一丁注音︰ㄅㄨˋ ㄕˋ  ㄉㄥ漢語拼音︰bù shì yī dīng釋義︰猶「目不識丁」。見「目不識丁」條。 01.《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列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源) 02.《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村夫不識一丁,愚者豈無一得?」 參考詞語︰一丁不識注音︰ ㄉㄥ ㄅㄨˋ ㄕˋ漢語拼音︰yī dīng bù shì釋義︰猶「目不識丁」。見「目不識丁」條。 01.宋.吳編修〈八聲甘州.繫酒船夜入古江樓〉詞:「歎從前眼底,一丁不識,四海曾空。」 02.《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邢生後來做到尚書的人品,你道他眼裡那裡有你這個一丁...
一針見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一刀見血注音︰ ㄉㄠ ㄐㄢˋ ㄒㄝˇ漢語拼音︰yī dāo jiàn xiě釋義︰猶「一針見血」。見「一針見血」條。 01.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一》:「人所難言,累百言而不能了者,我須一刀見血,直刺題心,以數精湛語了之,則人難我易,倍覺生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