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84.96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抱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抱殘守缺」。見「抱殘守缺」條。 01.宋.魏了翁〈哭吳侍郎文〉:「間亦有志則溺文眩博,自為曖,保殘守闕,私恐見破如公。」 參考詞語︰守殘保缺注音︰ㄕㄡˇ ㄘㄢˊ ㄅㄠˇ ㄑㄩㄝ漢語拼音︰shǒu cán bǎo quē釋義︰猶「抱殘守缺」。見「抱殘守缺」條。 01.明.李開先〈賀東泉王二尹馬政膺獎序〉:「繼今必極力拯救,方可蘇息。如但守殘保缺,則困瘁愈不可支。」 參考詞語︰抱獨守殘注音︰ㄅㄠˋ ㄉㄨˊ ㄕㄡˇ ㄘㄢˊ漢語拼音︰bào dú shǒu cán釋義︰猶「抱殘守缺」。見「抱殘守缺」條。 01.明.歸有光〈草庭詩序〉:「今數年來,海內學者絕響,而江右一二君子,猶能抱獨守殘...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心竅不通。語本《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句下漢.高誘.注:「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後用以比喻人昏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這蕭穎士又非黑漆皮燈,泥塞竹管,是那一竅不通的蠢物。」《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數多了,自難免魚龍混雜,賢愚不分,儘有中文一竅不通,借著遊學到海外玩耍的。」
死灰復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燃」。見「死灰復燃」條。 01.隋.于仲文〈獄中上隋文帝書〉:「伏願下泣辜之恩,降雲雨之施,追草之始,錄涓滴之功,則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勝區區之至。」  參考詞語︰寒灰重燃注音︰ㄏㄢˊ ㄏㄨㄟ ㄔㄨㄥˊ ㄖㄢˊ漢語拼音︰hán huī chóng rán釋義︰猶「死灰復燃」。見「死灰復燃」條。 01.唐.馬云奇〈贈鄧郎將四弟已詩代書〉:「且隨浮俗貪趨世,肯料寒灰亦重燃。」  參考詞語︰復然灰注音︰ㄈㄨˋ ㄖㄢˊ ㄏㄨㄟ漢語拼音︰fù rán huī釋義︰已復燃的死灰。見「死灰復燃」條。 01.宋.陸游〈霜降前四日頗寒〉詩:「鷹擊喜霜近,鸛鳴知雨來。盛衰君勿歎,已有復然灰。」  參考...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豆子。不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形容人愚無知。語本《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後亦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南朝梁.陶弘景〈相經序〉:「或不辨菽麥,更保黃者,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針鋒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又僧問:「承教有言,眼不見色塵,意不知諸法。如何是眼不見色塵?」師云:「卻是耳見。」學云:「如何是意不知諸法?」師云:「眼知。」學云:「恁麼即見聞路絕,聲色喧然。」師云:「誰向你道?」又云:「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1>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良由一切言語,一切三,橫豎深淺,隱顯去來,是諸佛實相門。只據如今一時驗取。珍重!」 〔注解〕 (1) 纖毫參差:一點點不一致。纖毫,極微細。參差,音ㄘㄣ ㄘ,不齊一、不一致。
披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嗣請從軍狀故某官贈某官南霽雲男某官承嗣奏狀〉:「臣雖無似,有慕昔人,雖身塗草野,死而不朽。披肝瀝血,死上陳。」 02.《轟天雷.第一回》:「一個披肝瀝血,是個忠臣。」 參考詞語︰瀝膽披肝注音︰ㄌ|ˋ ㄉㄢˇ ㄆ| ㄍㄢ漢語拼音︰lì dǎn pī gān釋義︰猶「披肝瀝膽」。見「披肝瀝膽」條。 01.唐.黃滔〈與裴侍郎啟〉:「沾巾墮睫,瀝膽披肝。」 02.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齣》:「附勢趨權,不辭吮癰舐痔,市恩固寵,那知瀝膽披肝?」 參考詞語︰披瀝肝膽注音︰ㄆ| ㄌ|ˋ ㄍㄢ ㄉㄢˇ漢語拼音︰pī lì gān dǎn釋義︰猶「披肝瀝膽」。見「披肝瀝膽」條。 01.唐.劉蕡〈對賢...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獨曰「未治」。恐逆意觸死罪,雖然,誠不安,誠不治,故不敢顧身,敢不死以聞。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無知,因諛者耳,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措1>之積薪之下而寢2>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注解〕 (1) 措:安置。 (2) 寢:音ㄑ|ㄣˇ,躺臥。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多方聽取意見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聽一方的意見,則容易愚不明。漢.王符《潛夫論.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想入非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非,為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省略,為古印度宇宙觀中一種禪修者死後所生的世界。想入非非指思考能力已達玄妙超脫的境界。《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施大哥好才情,真要算得想入非非的了。」後誤用以指不切實際的奇想或不正當的邪思妄想。如:「這個廣告語意曖,容易令人想入非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