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鴻豫:郗(ㄔ)慮,字鴻豫,東漢高平人,生卒年不詳。少受學於鄭玄,官至御史大夫。與孔融相處不,曹操曾以書和解之。後操對融嫌忌益深,郗慮上奏構成其罪,融與其妻兒均被誅。 (4) 鄭玄:西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為經學大家,箋注《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5) 《司馬法》:戰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書。〔參考資料〕 晉.魚豢《魏略》(據《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與脩書曰:「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觀...
若喪考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喪考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舜典》記載了堯治理政事謹慎謙讓,通達事理;考察天時以制定百官職守,因此政治昭明,各邦國間和親切,人民也歡樂和諧。後來四方的諸侯長推薦舜的美德,經過堯一段時間的考察,舜都能把各種職務辦理得有條不紊,於是堯決定讓舜繼承帝位。就在舜攝政輔佐了堯二十八年時,堯逝世了,天下人民如同死去父母一樣的悲痛。有三年之久的時間,全國上下都斷絕了樂聲,瀰漫著哀淒的氣氛。「如喪考妣」是直接摘自典源的成語,用來比喻悲痛至極。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津法租界32號路61號,今赤峰道山東路口;英租界31號路61號(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的回憶),即今南道和平賓館附近,張愛玲天津故居的幾種說法5. ^ 張愛玲(1920-1995),香港電台6. ^ 於繼增:張愛玲1952年離開上海前的內心掙扎,《文史精華》7. ^ 台綜藝女王張小燕:我的確是張愛玲外甥女8. ^ 張愛玲《小團圓》面世 自傳味濃,明報9. ^ (簡體中文)酈亮(2009年3月20日).《小團圓》中文版:將尊重張愛玲的文字.中國青年報.於2009年3月21日查閱.10. ^ 華文世界最傳奇的作家! 張愛玲...
行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伍軍陣,指軍隊。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優劣得所。」
遠交近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國,攻伐近鄰的外交手段。《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得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水滸傳》第七回:「莫若以納遼之幣歸之於金,坐復燕雲故土,正合遠交近攻之計。」
土木堡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部的對立日趨激烈。也先無條件放回英宗。英宗回到北京之後,被幽禁於城內的南宮。英宗和景宗之間,感情不,景宗病體日衰,將軍石亨、廷臣徐有貞和宦官曹吉祥等人,乃趁機發動政變,英宗復位,改年號為「天順」,時在1457年7月。此即所謂「奪門之變」。景宗隨即去世,首位國家有功的于謙被處死,家人充配,財產沒官。此後,曹吉祥發動政變,宦官的毒害越來越深。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明宣宗、瓦刺英文關鍵字:Xuande Emperor、Oirats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96~198。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孝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的「以孝治天下」的觀念。 開宗明義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
壎箎相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壎、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壎箎相和語本《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箎」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其恩亦當如伯仲之為兄弟,其情志亦當如壎箎之相應和。」比喻兄弟友善和
百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百官族姓。古時貴族以其所封之地為姓,故稱為「百姓」。《書經.堯典》:「九族既,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九族既,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親離眾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公問於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1>之也。夫州吁2>,阻兵3>而安忍4>。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5>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注解〕 (1) 治絲而棼:比喻行事不得要領,反而越做越糟。見「治絲而棼」。 (2) 州吁:春秋衛國人,莊公之子,桓公之弟。桓公立十六年,州吁弒之而自立。吁,音ㄒ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