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亂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金聖歎批:“此其心亂如麻可知也。” 2.語譯  心裏亂得象一團亂麻。形容心裏非常煩亂。 3.故事內容  某鄉有一戶人家望子成龍,特別聘了一位名師到家裏來受讀,他每天早上必定要學生背出前一日所教的課文,即使到了新婚之日也不例外。  這天,正是這個學生大喜之日,家門外鑼鼓喧天,吵得學生心亂如麻,精神無法集中,背不出課文來。 這位名師也不管新娘子的花轎即將到來,令學生跪於門外捧著...
或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或許、或是。《儒林外史》第一回:「此番到大邦去處,或者走出些遇合來也不可知。」《紅樓夢》第四八回:「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
恣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
人種誌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觀察法、晤談法語其他形式的資料蒐集手段,亦即人種誌研究採用多項法(multimethods)。由此可知,人種誌研究其資料蒐集途徑的多元化,因此,採用觀察法、晤談法語內容分析法都可,所以,屬於研究取向層次。 一、人種誌概念分析(一) 現象學理論為了充分了解個人的行為,必須先了解參與者有關的特定行為的主觀感受和想法,而參與者本身的感受和想法因為有自己本身的經驗本質,所以研究者無法直接觀察,所以就要用非強制性的方式,透過個別的、非結構性的訪談,來傾聽個人的觀點。所以現象學主張從參與者對其社會的觀點,了解概念。(二) 紮跟理論...
網漏吞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什麼作姦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從前的法令可以說非常嚴密,但是各種罪惡偽詐卻紛紛出現。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於教化,而不在於法令。後來「漏網之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比喻僥倖逃脫法網的人,或比喻驚慌逃竄的人。
回心轉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條。 01.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二折》:「那房老爺一時間惱著爹爹,倘心回意轉,來取回去,未可知也。」 參考詞語︰意轉心回注音︰|ˋ ㄓㄨㄢˇ ㄒ|ㄣ ㄏㄨㄟˊ漢語拼音︰yì zhuǎn xīn huí釋義︰猶「回心轉意」。見「回心轉意」條。 01.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恁的般惡搶白,並不曾記心懷,撥得個意轉心回,夜去明來。」 02.明.徐復祚《投梭記.第一四齣》:「意轉心回,除是快把降旗展。」 參考詞語︰回心改念注音︰ㄏㄨㄟˊ ㄒ|ㄣ ㄍㄞˇ ㄋ|ㄢˋ漢語拼音︰huí xīn gǎi niàn釋義︰猶「回心轉意」。見「回心轉意」條。 01.《喻世明言.卷三○....
秘密通訊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訊監察之執行,除通訊監察書上所載受監察人外,可能同時侵害無辜『第三人』之秘密通訊自由,由此可知通訊的另一方亦受到秘密通訊自由之保障。(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256-258。註2:蕭淑芬,<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5)--秘密通訊自由>,《法學講座》,卷期:21,民92.09,頁1-15。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秘密通訊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決斷狐疑,分別猶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三乘佛家滯義,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ABC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這位婦女把離婚事件解釋為一種失敗、無價值、無吸引力的信念,因此這些念頭才產生出C的沮喪結果。由此例可知,ABC的輔導原則重點放於個人信念的部分,即為輔導員要盡量駁斥當事人消極、喪志、沮喪的念頭,以協助當事人運用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問題。(註2) 駁斥歷程透過上述可知,駁斥的歷程主要是爭對當事人不合理的念頭,進行糾正,並且引導當事人步入正確且合理的心理路程。而在駁斥的歷程主要包括下列幾項步驟:偵測出非理性的念頭對這些障礙的信念進行質疑且辯論使當事人學習...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員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並能加強種族、族群、宗教、語言群體之間的瞭解、包容與發展。由此可知,「尊重」與「包容」是人權的基本概念與核心價值;互惠的權利與責任,則是民主法治社會中每個人所應謹守的共同契約。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與包容、自由與平等、公平與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課程目標人權教育課程的目標即是透過人權教育環境的營造與「經驗式」、「互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與過程,協助學生澄清價值與觀念,尊重人性尊嚴的價值體系,並於生活中實踐維護與保障人權。具體...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