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字入公門,九拔不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訴狀或供詞進了衙門,就無法撤出或更改。《醒世姻緣傳》第四六回:「我見他說的話離了母,我恐怕他後來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寫個稟帖給我做了馮據,使他改不得口,只這他自己的狀子上好些別腳。一字入公門,九拔不出哩!」
賣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棄盜歸農。參見「賣劍買」條。元.朱庭玉〈青杏子.紫塞冒風沙〉套:「歸來好向林泉下,買賣劍,求田問舍,學圃耘瓜。」
賣劍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宣帝時,渤海因饑荒,居民多帶持刀劍為盜,龔遂為太守後,勸民捨棄刀劍,改業歸農。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後比喻捨棄剽掠而改行務農。宋.陸游〈答吳提宮啟〉:「賣劍買,念即歸於農畝,乘車載笠,尚永記於交盟。」也作「買賣劍」、「買犁賣劍」、「賣刀買犢」、「賣刀買」、「賣劍渤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小腿的肌肉。如:「腱經烹調處理後可成為一道佳餚。」
佩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宣帝時,渤海歲饑,民多淪為盜匪,龔遂受命為守,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改業歸農。典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比喻棄武務農。如:「古代太平盛世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帶佩犢,棄甲歸田。」
甘願做,毋驚無犁通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謀求一餐溫飽,情願做做馬,也不怕沒工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齊將田單以油浸葦草,束紮在尾後,再放火燃燒,使發怒,而衝陷敵陣,大破燕軍的戰術。見《史記.卷八二.田單傳》。
亞洲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1758)
野生個體臉窄長,蹄大,分得很開,角基部厚實,向兩側、後方延伸,寬度可達200公分,是所有科動物中最寬者,角上有皺摺,額頭有叢毛,尾巴末端也有叢毛,體色灰色到黑色,但馴養個體體色多變化;頭軀幹長240~300公分,尾長60~100公分,肩高150~190公分,體重700~1,200公斤,圈養馴化的個體體型較小。
原產於尼泊爾、印度到越南和馬來半島、斯里蘭卡、婆羅洲。
本種是亞洲家水的祖先,野生個體棲息在濕草原、沼澤和有密植被的河谷,喜歡泡在泥水中,會讓身上沾一層厚泥,以避開蚊蟲叮咬,通常白天活動,食物包括草和水邊植物;群居性,由雌和小組成穩定的群體,群體數目一般不超過30隻,但有時也會聚成數百隻的大群,一群的活動範圍約170~1,000公頃,群內有優勢位序,通常由較長的雌帶領,小雌長成後留在群內,2~3歲的小雄則會被趕出群外,年輕的雄會加入單身漢群,牠們的活動範圍較雌群大,年長的雄則單獨活動;雨季時雄接近雌爭取交配機會,雌發情週期21天,生殖間隔約2年,懷孕期300~340天,一胎通常1仔,出生時體重35~40公斤,6~9個月斷奶,...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科(Family Bovidae)
歸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比喻休兵不戰,一片太平氣象。清.侯方域〈贈季弟序〉:「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時,二百年之間,放歸馬,天下習之,士非登甲科不貴。」
黃頭鷺(背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bulcus ibis
體長48~53公分。喙黃色,長度較其他白鷺短,頸部也較粗短,繁殖期時頭頂、前胸及背上的飾羽黃色,腳黃色。非繁殖期時,大多數的個體的黃色羽毛消失,全身白色。
廣泛分布於各大陸,包括中亞、東亞及南亞、南歐、非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北部及巴西南部。
黃頭鷺喜歡的棲息地環境就是開闊的農耕地及草原,而不是其他鷺科鳥類喜歡的水邊或是紅樹林。常常跟隨在隻或是其他動物旁邊,等待捕食被動物所驚起的蚱蜢、蟋蟀、蒼蠅等昆蟲。繁殖期的雄鳥會建立領域,較常鳴叫,有許多展示行為,且變得富攻擊性。集體繁殖,繁殖群有數百隻到數千隻,常常和其他鷺科鳥類一起繁殖。每窩產卵2~5枚,卵白色,偏淡綠色或是淡藍色。孵化期22~26天,幼鳥20天時即可離巢活動,35天時可以飛離。最近100年來,黃頭鷺的分布範圍不斷擴張,族群擴展的原因可能是人類將大量的森林砍伐改為農地。美洲原本沒有黃頭鷺,1880年在南美洲有了第一次的紀錄,1917年向北擴展到哥倫比亞,1950年代在美國德...
鳥綱(Class Aves)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鷺科(Family Arde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