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咀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咒罵。《西遊記》第二五回:「你這個童兒,年幼不知事體,就來亂罵,白口咀咒,枉賴了我們也!」《清史稿.卷二一六.諸王傳.廣略貝勒褚英傳》:「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咒,幽禁。」
萬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宇宙間的一切物類。[例]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宋.程顥〈秋日偶成〉詩)
搖頭擺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動物擺動頭尾,借以形容人高興、得意或悠然自得的神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他出來一見了,便搖頭擺尾的說道:『此所謂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也作「擺尾搖頭」。
任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聽任命運支配。晉.摯虞〈思遊賦〉:「信天任命兮,理乃自得。」《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老爺又是位循規蹈矩,聽天任命,不肯苟且的人,只得呈報銷假投供。」
浪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悠然自得。也作「浪浪宕宕」。
淺斟低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斟著茶酒,低聲吟唱。形容悠然自得,遣興消閒的情景。宋.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詞:「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淺斟低唱,觥籌交舉。」也作「淺斟低酌」、「淺斟低謳」。
以文害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泥於字詞的解釋,而影響對整句話的理解。《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鏡花緣》第一八回:「讀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自得其義。」
靜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默的觀察事物。宋.程顥〈秋日偶成〉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師心自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師心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周是戰國時候的思想家之一,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而政治觀則主張無為而治,與老子同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一書。這篇〈齊物論〉主要在表達莊子的宇宙觀及其對人、事、物的認知。莊子認為不論萬物外在的環境和形式如何變化,都有一個真實的力量在主宰著萬物,不會隨著外在的變遷而增減。人一出生下來,就是稟受著自然的變化,但是人卻執著於自我,與外物互相摩擦、衝撞;到處奔走馳驅,終身勞苦忙碌而疲困,卻不能停止,甚且不知道自己的歸宿何在,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人生在世,難道都是這樣的昏昧、糊塗嗎?人類所以如此昏昧的原故,就在於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
就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坐。唐.韓愈〈石鼎聯句序〉:「道士寂然若無聞也,累問不應,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座。」也作「就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