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6.79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懷鉛握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槧,木簡。懷鉛握槧指隨身攜帶筆簡,以便隨時隨地的記錄或著述。唐.劉知幾《史通.卷五.採撰》:「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懷鉛握槧之客,何嘗不征求異說,採摭群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也作「懷鉛提槧」、「懷鉛握素」。
智以利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3) 翩翩:形容文采風流的樣子。 (4) 大體:整個局面。 (5) 鄙語:俗話、俗語。 (6) 馮亭:?∼西元前259,戰國韓國人。原為上黨守,因秦絕上黨歸韓之道,於是附趙,受封華陽君。在長平之戰中,與趙將趙括一起...
道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錢,長城(今浙江省長興)人(一說丹徒人)。幼年出家。除從慧頵和智首修學外,三十歲之前更多方廣學。三十歲以後便開始從事著述,並曾參加玄奘譯場,負責潤文。而他最主要的成就則在律學和佛教史的貢獻。他是唐代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開創者,撰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四分律拾毗尼義鈔》三卷、《四分律刪補隨羯磨疏》二卷等。在史學的著作以《續高僧傳》三十卷、《廣弘明集》三十卷、《大唐內典錄十卷》最有名。弟子千餘人,世稱「南山律師」。
蘇雪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神話兩年。民國41年抵臺灣,在臺灣師範大學任教,45年轉到成功大學。62年退休之後,仍在家從事著述,後因病辭世,享年104歲。在臺40年餘年間,蘇雪林以研究屈賦為主,著有<屈賦新探>,其他著述還有<遼金元文學>、<唐詩概論>、<屈原與九歌>、<天問正簡>等多種。 寫作蘇雪林一生以研究楚辭為主,其次則是文學史之研究。亦從事文藝創作,包括小說、散文、傳記、劇本、翻譯、兒童文學以及古典詩詞等,其中《棘心》是一部自傳式的小說,《綠天》是為紀念新婚生活...
利以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3) 翩翩:形容文采風流的樣子。 (4) 大體:整個局面。 (5) 鄙語:俗話、俗語。 (6) 馮亭:?∼西元前259,戰國韓國人。原為上黨守,因秦絕上黨歸韓之道,於是附趙,受封華陽君。在長平之戰中,與趙將趙括一起...
顛撲不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樂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30~1007)字子正,宜黃人。南唐進士第一,宋太宗時,上書言事,擢著作佐郎,累官判西京留臺。好談神仙,尤嗜著述,著有《仙洞集》、《廣卓記數》百卷、《太真外傳》等傳奇多種,其中《太平寰宇記》一百九十三卷,文詞贍實,考證精確,實開後世方志體之先河。
攧撲不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引經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死去的長輩加封諡號,這些行為都是違反禮節的。荀爽便引用典籍裡的記載,來糾正時人錯誤的禮教觀念,雖然沒有完全改變當時人的習俗,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後來「引經據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引用經書典籍等做為說話、作文的依據。
掩瑕藏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飾缺失。《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至於掩瑕藏疾,滌除疵垢,朝為寇讎,夕委心膂,雖未足希準古人,粗亦無負於新舊。」《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陸厥傳》:「至於掩瑕藏疾,合少謬多,則臨淄所云『人之著述,不能無病』者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