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1) 傾宮之女:住在巍峨宮殿中的后妃佳麗。 (1) 皓:吳王孫皓(西元242∼284),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紀四年,晉武帝六路出兵攻吳,皓出降,吳亡,在位十六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顧、拋棄。如:「撇開了家」、「撇在一邊」。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二齣:「你秀才郎為客偏情絕,料不是虛脾把誓撇。」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孑然一身」源自「孑然」一詞,見於三國吳陸瑁進呈孫權的奏章。三國魏明帝時,遼東太守公孫淵謀反,與吳國密商抗魏之事。吳主孫權為顯示合作的誠意,故遣使赴遼東。但孫權此舉,卻反使公孫淵害怕會立刻引發魏國來攻,於是變節,斬了吳國來使,並將首級送至魏。孫權得知公孫淵背,大為憤怒,打算親自帶兵征討公孫淵。當時丞相陸遜之弟陸瑁以為不妥,上書勸阻道:吳與遼東距離遙遠,軍隊長途遠征,必然疲憊,恐怕難以取勝。況且公孫淵與魏國的關係不明,要是到時候魏國發兵來援,戰勢將更加不利。又即使公孫淵「孑然無所憑賴」,手下人馬因畏懼征戰,四散奔逃,則將導致以後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陸瑁文中,「孑然無所憑藉」一語是指公孫淵無外援...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解釋說:「依仗先王之命。昔日我先祖周公和齊國先祖姜太公輔佐成王時,曾立下『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的誓,並且保存在府裡。齊桓公在世時也盡力在協調解決諸侯間的問題,遵守約精神。您即位時,諸侯們都相信您也會遵守先王的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撤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攪擾、阻擾。如:「阻撓」。《左傳.成公十三年》:「離散我兄弟,撓亂我同。」《莊子.駢拇》:「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帝乙的兒子,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史稱紂王。後因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津,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3) 濮水:古水名,約在今河南省滑縣與正津縣境,現已湮沒。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於理解書中道理。後來蘇秦又去各國遊說,他主張合縱政策,說服了齊、燕、趙、楚、韓、魏六個國家結為同,共同對付秦國,蘇秦因此擔任六國宰相,佩帶六國相印,也讓秦國因此不敢東侵。有一次蘇秦因公經過故鄉洛陽,蘇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嫂嫂也伏地叩拜。蘇秦看了,說:「嫂嫂,你為何從前的態度那麼傲慢,現在卻又那麼謙卑呢?」嫂嫂答道:「你現在做了大官,既尊貴,又有錢啊!」蘇秦嘆了口氣說:「哎!貧窮時父母都不把你當兒子看待,富貴時親友都畏懼你,難怪人們要看重權勢利祿了!」《戰國策》原文對蘇秦嫂嫂的描述是「何前倨而後卑」,《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作「何前倨而後恭」,後來就從這裡...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奇貨可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為太子。子楚為安國君次子,日後成為莊襄王。 (2) 質子:以子為質。戰國時,諸侯間彼此不信任,結時,常以自己的兒子為人質。質,音ㄓˋ。 (3) 秦諸庶孽孫:秦子楚的母親夏姬,是秦安國君的庶夫人。所以說子楚不是秦昭王嫡出之孫。 (4) 車乘進用不饒:車輛與錢財花費不豐足。進,指錢財也。乘,音ㄕㄥˋ。 (5) 呂不韋:?∼西元前235, 戰國時秦人。本為商賈,因有功於秦莊襄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居相位時,曾使門客著《呂氏春秋》一書。 (6) 賈:音ㄍㄨˇ,經商。 (7) 邯鄲:戰國趙國的都城,地約在今河北省邯鄲市。 (8) 引:引導,帶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