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帶把的金屬器具,可削平或撮取東西。如:「鏟」、「煤鏟」、「土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油炸或火烤成的食物,底部焦香,表面熟軟。如:「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烹飪方法。將湯汁注入中,加入材料慢火煮,至湯汁不太多時勾芡即成。如:「燴牛肉」、「燴魚」、「燴什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即今之鐵。如:「破釜沉舟」。三國魏.曹植〈七步詩〉:「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大驚小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鵪鶉,拿回家想炸來吃,但卻沒有油,於是提著鵪鶉來到賣油條的攤子,假裝要買油條,然後「故意把鵪鶉掉在油裡面,還做成大驚小怪的樣子」,結果鵪鶉熟了,窮光蛋還假意抱怨了店家一番才離開。
手忙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所引典源中,禪師開示信眾,開悟須要及時,不能耽誤,切莫等到報應當頭,才如落入滾水中的螃蟹那般忙亂慌張,即使生有八足也不管用。這裡的「手腳忙亂」是忙亂慌張、舉止失措的意思。後來成語演變作「手忙腳亂」。常見於戲曲、小說中。如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撲咚咚階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腳亂。」《三俠五義》第九回:「眾人不知有何用處,只得按著吩咐的樣子盪起。一個個手忙腳亂,整整鬧了一夜,方才盪得。」均是同樣的用法。而另在《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中也可見到「手忙腳亂」一詞,此處有僧人問禪師,如何才是佛菩薩的大悲之境?禪師回答「手忙腳亂」,意思是佛菩薩為救度眾生痛苦,因此十分忙碌,這種心境即是...
茼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菊科茼蒿屬,一年生草本。葉互生,邊緣有不規則羽狀分裂。頭狀花序,花黃色或白色。嫩莖及葉可食。[例]茼蒿是冬天吃火時不可少的火菜。 △蓬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一種有腳的。如:「茶鐺」、「藥鐺」。
2.現在通用的平底淺,用來烙餅或炒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打壞、打碎。如:「他不小心把子砸了。」
嘗鼎一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嘗中的一塊肉,就可以知道整食物的滋味。語本《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後比喻可由部分推知全體。宋.王安石〈回蘇子瞻簡〉:「餘卷正冒眩,尚妨細讀,嘗鼎一臠,旨可知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