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利鞅名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鎖鏈給綁住,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玄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太子居處北方的園圃。《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高祖所製五經講疏,嘗於玄圃奉述,聽者傾朝野。」
持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論,所持理論或主張。如:「持論公允」。《漢書.卷八八.儒林傳.瑕丘江公》:「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
墨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鄉試、會試時,應試者用墨筆書寫的試卷。《明史.卷七○.選舉志二》:「考試者用墨,謂之墨卷。謄錄用硃,謂之硃卷。」《儒林外史》第二○回:「自從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名家的稿子,還有四書講書、五經講書、古文選本一家裡有個帳,共是九十五本。」
探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竊盜。唐.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詩書資破冢,法制困探囊。」
至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深厚誠摯的情意。《淮南子.要略》:「誠喻至意,則有以傾側偃仰世俗之間,而無傷乎讒賊螫毒者也。」《漢書.卷七二.鮑宣傳》:「惟陛下少留神明,覽五經之文,原聖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
通事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負責翻譯工作。《紅樓夢》第五二回:「有人說他通中國的詩書,會講五經,能作詩填詞,因此我父親央煩了一位通事官,煩他寫了一張字,就寫的是他作的詩。」
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唐朝杜佑撰,二百卷。依劉秩.政典而增廣之,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等八門,上溯黃、虞,下迄天寶,博取五經群史,及漢魏六朝人之文集奏疏中有稗得失者,每事以類相從,於歷代沿革,詳為記載。
省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息事寧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術,建初四年(西元79)召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班固等據以作成《白虎通義》;又詔曹褒定漢禮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遺規,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史家將他與明帝媲美,兩朝合稱「明章之治」。章帝為人寬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鉆鑿之類的酷刑。章帝曾下詔,命令所有的官員,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驗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間互相告發,一律不得受理,為政以不得生事擾民為重點。後來「息事寧人」演變為成語,用來指平息紛爭,以使彼此相安。
酒瓮飯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酒囊飯袋」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王充《論衡.別通》孔子病,商瞿卜期日中。孔子曰:「取書來,比至日中何事乎?」聖人之好學也,且死不休,念在經書,不以臨死之故,棄忘道藝,其為百世之聖,師法祖脩,蓋不虛矣!自孔子以下,至漢之際,有才能之稱者,非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也,不說五經則讀書傳。書傳文大,難以備之。卜卦占射凶吉,皆文、武之道。昔有商瞿,能占爻卦;末有東方朔、翼少君,能達占射覆。道雖小,亦聖人之術也,曾又不知。人生稟五常1>之性,好道樂學,故辨2>於物。今則不然,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倮蟲三百,人為之長。「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識知也。今閉闇脂塞,無所好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