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全道。如:「眾所皆」。晉.干寶〈晉紀論晉武帝革命〉:「百姓皆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傳.任圜》:「天下皆崔協不識文字,而虛有儀表,號為『沒字碑』。」
葫蘆裡賣甚麼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了解內情,不道對方要做甚麼。《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又想那縣君如設帳的方士,不葫蘆裡賣甚麼藥出來。」
故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明已經道,還故意問人。《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然則此時夫子又何以明故問呢?自是這日燕居無事,偶見他三個都在坐中。」
教育識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目錄1 定義2 歷史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去探究學校課程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一門學問。詳細來說,教育識社會學在於分析課程中,識的選擇、組織、評鑑等現象,以及權力結構對於這些現象的影響。因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水滸傳》第一九回:「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福惠全書.卷九.編審部.立局親審》:「所有生員,非係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稟,亦宜懸示通。」
2.通曉。唐.白居易〈揚孝直除滑州長史制〉:「專習武經,通吏事。」《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濟南府裡有些從前大書院出來的人,覺得自家學問甚深,通時務。」
3.機關內部各單位間有所洽辦或通時使用的文書;內容簡單時亦可對外使用。如:「開會的通已經發出去了。」
其一,不其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對事物的了解不夠澈底、完整。《西遊記》第四七回:「哥哥,你只其一,不其二。如今路多嶮峻,我挑著重擔,著實難走,須要尋個去處,好眠一覺,養養精神,明日方好捱擔。」《負曝閑談》第一七回:「你只其一,不其二,這城裡有個強種女學堂,學堂裡都是女學生,可敬啊!可敬!」
落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由細小的徵兆,可以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向和變化。參見「一葉秋」條。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齣:「恨天涯搖落三杯酒,似飄零落葉秋。」
識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識管理1.1 識管理之目的1.2 識管理的流程1.3 識管理的實施1.4 對教育行政的啟示1.5 中英文關鍵字1.6 參考資料 識管理  
覺恆常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不同的距離、不同的角度及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下,看某一種熟悉的物體,雖然該物體的大小、形狀、明度及顏色等物理特徵,會受環境情況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但人們對該物體的覺經驗,卻有保持其固有特徵而不隨之改變的心理傾向;此種傾向即稱為覺恆常性。
  當人們主動或被動觀察物體時,該物體的物理特徵雖發生變化,該物體仍被覺為相同,例如同一個茶杯,在遠、近、明、暗以及不同角度的情況下去看它時,雖然在眼睛的網膜上構成的影像各不相同,但總會覺它仍然是同一個茶杯。又如一隻梨子被咬而改變其輪廓,但仍舊被視同為一隻梨子。
  心理學中所討論的覺恆常性,特別強調所覺到物體大小、形狀、顏色以...
精緻化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緻化理論(congnitive elaboration theory)Greeno、Collins和Resnick把過去發展的學習理論分為三類,分別為行為論、認論與情境論。訊息處理理論是認論中很重要的一支,認為人類的工作記憶庫可以將新識編碼、儲存於長期記憶庫,或將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