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80.93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氣體合物或混合物,藉著冷卻或壓縮可將之轉成液態相。如液石油氣、液天然氣、液態氧和液態氨等。通常欲將氣體液,必須令其溫度降低至比它的臨界溫度還低(如氮的臨界溫度為-14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更深遠的程度或階段發展。如:「經過多次的溝通與調整,這個議題涵蓋的範疇變得更為寬廣,牽涉的層面也更加深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食物在體內經過種種變成為身體能夠利用物質的過程。《紅樓夢》第四九回:「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不然他也愛吃。」
2.除。《周書.卷二三.蘇綽傳》:「嗜慾之性,潛以消。」
3.比喻對知識的吸收、理解。如:「讀書要能理解消,切忌囫圇吞棗。」
4.商品的售出。如:「這東西市場反應很好,消得很快。」
人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成見(周易.賁卦彖辭),文字是:「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成天下。」所稱「天文」係指天體之景象,日有陰睛,月有盈虧,星辰有明滅,就如同陰陽、剛柔交會錯綜,變萬千一樣。但天體始終循一定軌道運行,究其根本,依然有序。由觀察天體之運行,可以察知四時之變遷,因而知道依節序而作息,才能生活。[周易]以天為尊,天生人,人須法天而行,「人文」係以 「天文」為準,故「人文」是效法「天文」的。
  人依天文而創造人文,最明顯的是在人類社會群居中的倫常。人群中有了倫常,猶如天文中日月星辰各有位,各有運行的軌跡,才不會亂。[禮記]云:「無本不立,無...
  「非正規教育」為美國近年興起的一種質疑傳統學校教育功能的觀點。美國建國之初,領導獨立運動的先驅,均深受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堅信一個紮實的、穩定的民主共和國,必須由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組成之。因此,普及教育、公共教育、平民學校,在美國教育發展史上,逐漸地成為美國文傳統中的一部分。一九六○年代,聯邦政府大量經費補助各地方的教育發展,使公共教育的真正效能,成為一些教育思想家所質疑的一個問題,伊利希(I.D. Illich)在一九七一年所著[非正規教育之社會](或[非學校社會])一書,便是一個具體的代表。伊利希覺得社會愈來愈走向制度,使得個人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得依附於社會的制度。人的初生,要在...
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物在演過程中,某種器官構造逐漸簡,或功能逐漸喪失且常伴同形體縮小的現象。如仙人掌的葉子退成針狀。
3.衰退、衰落。如:「人老了,腦力會逐漸退的。」
稠環合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稠環烴,又稱稠核合物(condensed nucleus compound)。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苯環或雜環以共有環邊所構成的多環有機合物。可分為稠環芳(香)烴(由幾個苯環稠合在一起的有機物,如萘、蒽、菲)、苯稠雜環合物(由苯環與雜環合物稠合而成的有機物,如吲哚、喹啉)、和稠雜環合物(由幾個雜環稠合成的有機物,如嘌呤)。此類合物存在於自然界中、大多是由生物體的代謝活動或各種生物學過程產生的汙染物,如黃黴毒素、黃樟素等;有些是生物體內的某種組成分子,如動物與人體的中的腺嘌呤、黃體酮、睪丸酮,植物中的茉莉酮、丁香酚等等。人類生活和經濟活動中產生大量的稠環合物,主要來自燃煤、煉焦、...
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指致力於將人類某些活動本身作系統的反省,並進而建立嚴謹的學術體系。「科學」可說是人類的特殊活動,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即認為,人與其他動物之別在於人類能夠透過記憶而累積經驗,進而建立涉及普遍性之科學與技藝,即是累積感覺經驗,進而歸納普遍性法則,以有效的解釋、預測與控制紛繁的世界,為人類生而即有的基本需求。
  教育活動和人類意識自省與文創造活動雖然同樣古老,由於人人幾乎都有教育人或受教育的經驗,使人誤以為有關教育的知識不過是經驗與常識的累積,無需建立學術理論,致使教育學科學的工作直到兩百餘年前才開始。西方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
人格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格社會目錄1 前言2 理論定義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根據社會體系意義的分析,可以知道人類行為多數都從社會體系中產生,社會體系跟社會行為中所牽涉的各種因素中,比較受到重視的是蓋哲爾的理論模式,他指出人類的行為,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制度方面以及個人方面,前者又稱作團體規範面,個人的人情意面,其中此處所要探討的屬於個人的人情意面。(註1) 理論定義在人格社會達成之前人們必須經歷許許多多的角色衝突,其中角色衝突包含了下列幾種1. 教室內外(...
紅壤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壤作用多分佈於熱帶至亞熱帶地區,主要的氣候條件為高溫多雨。由於高溫的現象,使有機質分解容易,故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很少。低價的鐵合物(Fe2+)氧為高價鐵合物(Fe3+)而多雨的現象使土壤中的Ca2+、Mg2+、K+、Na+等鹽類被淋溶掉,而留下鐵與鋁的氧物。因氧鐵多而使土壤呈現紅色,而稱為紅壤作用。高度紅壤的土壤常連結成塊,不但養份失去,同時也阻礙土壤中水分和空氣的流動,不適合作為農業土地使用。
  紅壤結果有三種主要土類,即(1)磚紅壤(laterite)為熱帶地區受紅壤最強烈的土壤;(2)紅棕壤(reddish brown lateritic soil)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