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7.1486 ms
共 1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化哲學本位的課程規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哲學本位的課程規畫(cultural philosophy based curriculum planning)目錄1 一、多元文化社會的文化選擇2 二、中央、地方與學校分享的課程控制3 三、課程改革推動者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一、多元文化社會的 |
苗栗縣文化局中正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成立於西元1989年10月8日。中正堂擁有九百五十八個座位,另有光復廳佔地約二百坪,山月軒五十一坪,文心藝廊七十二坪,中興畫廊一百坪,視聽室及兒童室各佔約五十坪,第一陳列室六十二坪,第四陳列室四十四坪,第五陳列室四十二坪,廣場佔地約三百五十坪。該局除每月定期舉辦舞蹈、音樂等表演活動外,亦有美術、雕塑展覽、專題講座,並陳列閩南、客家山地生活文物,供各界參觀。地址:苗栗縣苗栗市自治路50號,場地可供各界租用。
|
學校物質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物質文化包括校地大小、建築設備、校園布置、設備,以及其他物質條件等,也是構成學校文化的一種重要因素。
學校教育的目的在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以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所謂良好的教育環境,除了校長領導、師生關係等所形成的社會環境外,就是學校物質環境。 學校物質文化不但塑造整個學校風氣,而且影響學生的價值與態度、師生教學的習慣、以及校園生活的品質。這些影響常透過非正式的「境教」作用,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寬廣、潔淨、美化的校園常能孕育學生開闊的心胸,並影響其對事物的判斷與看法;學校圖書資料、視聽媒體,甚至電腦設備的充實,影響師生教學的習慣與效果;而學生宿舍的舒適、餐... |
馬家窯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民國十二年首次於甘肅臨洮馬家窯發現。除土陶、石器之外,還發現窖穴,房屋和墓地。陶器常繪有黑、紅色花紋,紋飾繁複縟麗,與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石器多為鏟、鐮刀等農具。分布地區在今洮河、大夏河與青海的湟水流域一帶。
|
大汶口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分布於山東,與龍山文化相似。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陶器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為主。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倫理道德為宗旨而成立的社團法人。前身為成立於民國五十六年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七十九年十二月,改組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並於八十年三月舉行成立大會,推選李登輝總統為會長。現階段主要任務為配合政府推動文化建設,鼓動各界積極參與藝文活動,宣揚倫理道德觀念,促進社會自覺及改善社會風氣。縮稱為「文復會」。
|
駿河臺大學文化資訊學部(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未來結構日益複雜的資訊,培養能用正確判斷力處理資訊的專業人員,以適應21世紀資訊化社會的強烈需求,為日本駿河臺大學文化資訊學部的設立宗旨。課程內容包括資訊流通服務所需專門思考能力和實踐技法,探討使用者檢索資訊需求、探討資訊的流通和儲存等相關理論與技法。設有文化資訊學科(影像資訊課程和觀光資訊課程)和知識資訊學科(知識傳播媒介課程和記錄)2種學科。前者學習的重點是非書資料(例如音響、影像資訊和景物觀光資訊等)的儲存、管理和理論技術的研究教育;後者則以文字資訊(例如圖書資料等知識基礎資訊,以及公文書和機構組織的文書等)為學習重點。
|
成人中等文化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人中等文化教育是大陸地區對已完成初等教育或尚未達到中學畢業程度的工人、農民、士兵、幹部及其他勞動者施行的相當於中學文化程度的教育,屬成人學歷教育。大陸地區實施機構包括:工農速成中學、各類專業學校、業餘中學及小學教師進修學校等,分初中、高中兩個層次。按教學計畫學完規定課程,經考試合格者,由教育主管部門發給畢業證書。
|
史前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前文化與有歷史後文化(Historic Culture)相對應,指人類未有文字記載歷史之前的文化。根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的估計,人類生存於地球上,至少已經有五十餘萬年的歷史,甚至超過一百萬年的歷史。史學家及考古學家根據已出土的文物,如人類早先使用過的器物、炊具或武器等,來了解人類漫長演進過程中的各種變化。顯然,重建人類文化歷史的工作,要比重建人類生物特徵的工作,來得困難得多。人類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四、五千年,但文字記載前的人類文化活動,則是遙遠而漫長的一段歷史。
在史前五十萬年至七萬五千年之間,人類所使用的工具,呈現了改良與進步的跡象。明顯的,在人類使用工具改良... |
〔文化成長的形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成長的形貌」一詞係美國人類學家克婁伯(Alfred Louis Kroeber, 1876~1960)所提出,旨在說明對於「文化形貌」動態的看法;認為文化縱切面的流動或演進狀況,是文化形式的正常延續。
他在〔文化成長的形貌〕(1944)一書中,提出了文化成長的重要形貌為: 1.歷史上並沒有一種定律可以說明每一個文化的發展,必須在此一種或彼一種文化價值上有主要類型。2.沒有事實可以證明任何一種文化周期性規律的存在。3.一個文化並不一定在發達過一次後,一定衰亡而沒有再生的機會。4.每一個高度文化都具有基本特徵,這些具有高度價值的文化模式,都集中於一時和一地,其價值...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