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宮內小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之豎頭須,守藏者也。」晉.杜預.注:「豎,左右小吏。」《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憐憫。《詩經.小雅.鴻鴈》:「爰及矜人,哀此鰥寡。」《史記.卷九二.淮陰傳》:「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放棄、捨去。《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諸釋位,以間王政。」《史記.卷九七.酈生傳》:「農夫釋耒,工女下機。」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封地,讓各諸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唐.李白〈與韓荊州書〉:「願君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賓中有毛遂,使白得脫穎而出,即其人焉。」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后親生的兒子,所以太后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封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遂封為上卿。 (2) 廉頗: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為趙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 (3) 已而:不久、後來。 (4) 舍人:戰國及漢初王公貴人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 (5) 不肖:不賢,無才能。於此用為自謙之詞。 (6) 固:堅決、強硬。 (7) 秦王:指秦昭襄王。姓嬴,名稷(西元前325∼前251),戰國時秦國國君,在位五十六年,卒諡昭襄。在位時用范雎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中,皆受挫於藺相如。 (8) 叱:呵斥、責罵。 (9) 肉袒負荊:裸露上身,背負荊條。袒,音ㄊㄢˇ,脫衣露出上身。荊,指荊木枝條製成的鞭子,古代用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讚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依仗、仗恃。如:「倚勢欺人」。《書經.君陳》:「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傳》:「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宗室為名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謁見。《說文解字.貝部》:「贊,見也。」《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其以客禮待之,令單于位在諸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
5.告訴、介紹。《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公子引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
文體名。以稱述評論為主,分雜贊、哀贊、史贊三種。如夏湛有〈東方朔畫贊〉、袁宏有〈三國名臣序贊〉。《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