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7.02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Bloom的分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分解複雜現象、理解如何運作的能力。 綜合(synthesis)綜合問題不同於其他重要之層次。與其他強調分析技巧的層次對照,綜合階段的焦點在於創造力。在綜合階段以創作為其主要目的。 評定(evaluation)在Bloom的分類法中,評定階段屬於最高之層次,其包括判斷事物、工作之優點及其價值。評定的過程可歸類為兩階段:第一,建立標準;第二,應用其訂定之標準評斷議題或理論。(註2) 參考書目註1: 黃政傑主編(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註2: 丘立崗/主譯.蘇照雅/等譯(民95)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 台北:學富...
活動分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diosyncratic manner)。前者為大多數成員之共同部分,後者為個別成員的獨特成分。強調社會的大多數「事實」或「現狀」,而非個人對於社會需求的「主觀判斷」或「規範性主張」。課程設計者在此所擔負的職責為「教育工程師」(educational enginner) 特殊活動或特殊工作的分析 認為在各個活動領域內的特殊活動下,有的是正常生活中,學生便會有足夠的學習和體驗;有的是學校以外的機構應負責提供學習機會;其餘的部分才是學校應該挑起的責任。 課程目標的獲得 由整體分析為部分,再由部分分析為細節,不斷持續下...
康米紐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米紐斯目錄1 思想特色2 思想重點3 教育觀4 結語5 參考資料 思想特色(一)強調感官的重要性:康米紐斯為現代教育之父,和培根相似皆強調「感官」為知識的來源,因此編寫了第一本有圖畫的教科書《世界圖解》。(二)泛智論:指全面或廣泛的學習,處處皆學問。 思想重點(一)人性論:受到基督宗教的影響,認為人終極目標在於求得永生,並且透過知識的不斷精進,使靈魂和身體相配合,反對了天主教「肉體是靈魂的監獄」之看法。(二)知識論:基於「泛智」的哲學觀念,希望嬰...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是著重個案想要解決的問題;對人性抱持樂觀的態度,認為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不是病理取向,而是強調人的優勢;也因此,看重的是個案做得到的是什麼,或是困擾問題的例外在哪裡。Walter和Peller整理出焦點解決治療的基本假設,如下:1.來求助的個案即使其效能目前暫時被負向的認知所阻撓,但都還是有能力有效的表現;把思考焦點放在問題上,反而會阻礙個案想到有效解決自己問題的方式。2.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以及放在未來,有其優點。一旦個案透過問題解決的談話,把心思重新導向自己的優勢,治療的時程便可以鎖短。3.每個問題皆有其例外...
分布式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有效率的藍圖,也不是更好領導的處方,而是分析領導實踐的方式。分布式領導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哲學,它強調去集權化、社會責任和集體學習,鼓勵部屬學習如何領導,裨益於社會資本的增加(Grint, 2005)。指在一個組織中領導活動散布於各個成員,每個成員在其負責領域和信任與合作氛圍下,參與領導實務運作,擔任領導角色並承擔領導責任,以利達成組織任務及提升組織效能。 分布式領導特徵 多樣領導組織領導者不只是首長而已,還包括部屬;在學校中,校長、行政人員和教師都可扮演領導者角色,從事領導實務工作。 相互依賴分布式領導不只是領導者與...
發現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就的動力,讓學生在遊戲中發揮潛能,運用感官和思考去解決遊戲中的問題。(註1) 2. 實驗法布魯納強調直覺思考和分析思考的學習策略,認為發現是不會無故產生的,而靈感必須經過感覺和知覺統合訊息處理後,才可能發現事實真相或公式定理。所以,儘管他推從直觀思考,但仍肯定直觀思考後需分析思考驗證才能真正完整的發現知(Bruner,1969)(註1)。 3. 看圖說話法布魯納認為科學心理學需要好其每天處理有關說和做事物,尤其需要運用語言解說讓行為合法化(Bruner,1990),即為行動的意義是需要語言表達。當學生能從圖畫、照片、...
同歸於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玉石俱焚,芝艾同焚,蘭艾同焚辨似: 「同歸於盡」及「玉石俱焚」都有雙方一起毀滅的意思。 「同歸於盡」適用範圍較廣,不論好壞,常用於強調與對方拚鬥的決心;「玉石俱焚」側重於強調兩方中一方好、一方壞。 同歸於盡 玉石俱焚 辨似例句 ○ ○ 核戰一旦爆發,結果必是萬物成灰、~。 ㄨ ○ 無論員工適任或不適任,如果一概裁退,豈不是~?
韌力(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面向出發,是指個體在經歷創傷或面對困境時,能夠很快的調整生活步調,很快的適應改變之能力或是特質,強調個體在處理痛苦創傷的過程中,能夠有良性的掙扎和奮鬥,可以積極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以及對生活的掌握,而非陷入失敗者的情緒,以憤怒、憂鬱、無力感來滋養其傷痛。這樣的特質可以是先天或是後天所培養的,能夠幫助個人去因應壓力事件,透過覺察自身的正向資源,來解決問題。 韌力之種類Pattishall認為復原力可分成四類:生物遺傳成份,社會環境成份知覺環境成份和人格行為成份。從這四類成份中找到八項與個體復原力有關的保護因子分別為,學校...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世紀末20世紀初,它的知識體系有賴兩個不同的派別。一方是教育學家對赫爾巴特教育體系作出批判時建立,強調教育與社會的互動。另一方是社會學家把教育當作社會制度納入到社會學研究領域。R. Dreeben把教育社會學研究主旨分為三個部分:教育的社會流動性理論(social mobility of education)社區對教育的影響(community influences on education)作為社會組織的學校(social organization of schools)這三大主題貫穿了教育社會學從20世紀初誕生,發...
經驗的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為中心的學科課程與以社會為中心的核心課程,共同成為課程組織型態中三大主要的課程取向。「經驗課程」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為教育是連續的心智成長過程,教育的目的即在協助兒童成為具有社會創意的個體。教學固然需要事前的準備與計畫,但非嚴密的計畫。教材的內容應由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合作選擇並組織,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結果。就學生實際學習的經驗課程而言,美國課程學者古德拉(John I. Goodlad)於一九七九年在其〔課程探究〕(Curriculum Inquiry)一書中,將課程的探究分成歷程領域(the process do...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