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統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而只是一種課程設計及手段罷了。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小組以「人與時間」、「人、環境與空間」、「演化與不變」、「自我、人際與群己」、「科學、技術與社會」、「全球關連」、「生產、分配與消費」、「權力、規則與人權」、「意義與價值」等九項主題軸,發展出主題軸內涵。Branon 認為地圖能力可以測知學生對資訊編碼、解碼的能力,瞭解學生將符號資料轉換為概念資料的建構過程。(Daniel R. Abraham,1993:7) Piage強調知識的建構是兒童經由反應到活動(reactive to active)、經驗到邏輯、絕對到相對的...
|
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微觀各個物理領域和各種相互作用。(註1)2. 若只是系統內部的交互作用,則在作用前後,此系統的動量不變。(如果一個系統受到的力皆是內力,且發生變化,例如原子核的放射衰變、汽車相撞、恆星爆炸等,系統的淨動量在事件發生的前後保持不變。(註2) 參考書目註1:有關物理的100個常識,形豔編著,第一版-台北市,驛站文化,2011.09。註2: 觀念物理I,牛頓運動定律.動量,休伊特(Paul G.Hewitt)著,常惠雲譯,第一版,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
天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天然生成的質料。《文選.馬融.長笛賦》:「唯笛因其天姿,不變其材,伐而吹之,其聲如此。」
|
誓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下誓願,表示至死皆不改變。如:「他們保衛家園的決心誓死不變。」
|
如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變。如:「始終如一」。
|
暮四朝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來變去,並沒有個定準的。所以莊子要人們學習超脫這些紛擾,返回大自然,只有在自然的境界中才能找到恆常不變的道理。這就是「休乎天鈞」的境界,也就是「齊物論」的精義。後來從這個寓言演變成「朝三暮四」這句成語,比喻人心意不定、反覆無常,或事物變化無定。
|
常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日常穿的便服。《南史.卷五.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戎服急裝縛褲,上著絳衫,以為常服,不變寒暑。」宋.蘇軾〈贈寫御客妙善〉詩:「幅巾常服儼不動,孤臣入門涕自滂。」
|
達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類遵行、永不變易的道理。《禮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
鏤心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白少頗周慎,忝聞義方,入暗室而無欺,屬昏行而不變。今小人履疑誤形似之跡,君侯流愷悌矜恤之恩。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愛,睟容有穆,怒顏不彰。……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於悽惶,席不暇暖。寄絕國而何仰?若浮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遠客汝海,近還城。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
|
教育的外在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的外在目的目錄1 前言2 定義3 外在目的之產生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理想主義的形上學,在本體論或存在的理論上,偏重世界之恆久以及不變的特性上,而認為世界上的事物以及那些所謂存在的表象,則是經常變化無常的,此派的目的論,我們稱之為教育的外在目的。(註1) 定義在教育之理論上,此理論與內在理論是持一相反的概念,因此與內在理論相反之思維,便是外在目的之理論。理想主義的形上學,認為人類與萬物的關係是外在的,而我們現在所現存的社會乃是獨立於我們個人認知之外的,世界上有許多物理事實與社會的習俗等等,我們將他稱之為人們生存...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