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3.54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舒展。通「伸」。漢.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女兒許配給他人。《左傳.公十一年》:「宋雍氏女於鄭莊公,曰雍姑。」《聊齋志異.卷六.江城》:「臨江高蕃,少慧,儀容秀美。十四歲入邑庠,富室爭女之。」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童年武則天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在唐的首都長安出生,故鄉在山西文水。父親武士原來是一個木材商人,隋朝末年參加了李淵在太原的起兵,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武德中,官至正三品的工部尚書,封應國公。母親楊氏是隋朝宰相楊達的女兒。在武則天出生後的兩三年中,武士先後擔任...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周室衰微,齊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甯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公做到。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翼而飛」原作「無翼而飛」。據《管子.戒》記載,春秋時,齊國國君齊公有年春天打算去東海邊出遊,再轉往南邊。消息傳出後,有人便說:「公這次出遊,有如古代賢王出巡。」公聽了十分不解,便請教大臣管仲這話是什麼意思。管仲說:「古代賢王春天出巡是為了體恤民情,視察農事是否順利,這關乎國家的民生大計,而不是為了遊玩。如果為了遊玩而勞民傷財,必定會引起民怨,導致滅亡。」公聽了一直點頭稱是。管仲又勸諫公說,他貴為君王,所說的話傳播速度很快,即使沒有翅膀也會一下子飛到千里之外,告誡他一定要謹言慎行。後來「不翼而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消息、言論等不待推廣便迅速傳播,後來則多於比喻物品無故遺...
戮力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語拼音︰lù lì yī yì釋義︰猶「戮力同心」。見「戮力同心」條。 01.《後漢書.卷七.孝帝紀》:「群公卿士,虔恭爾位,戮力一意,勉同斷金。」 參考詞語︰齊心戮力注音︰ㄑ|ˊ ㄒ|ㄣ ㄌㄨˋ ㄌ|ˋ漢語拼音︰qí xīn lù lì釋義︰猶「戮力同心」。見「戮力同心」條。 01.《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臧洪傳.臧洪》:「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 02.《舊唐書.卷九六.姚崇列傳》:「自古有討除不得者,祇是人不用命,但使齊心戮力,必是可除。」 參考詞語︰戮力齊心注音︰ㄌㄨˋ ㄌ|ˋ ㄑ|ˊ ㄒ|ㄣ漢語拼音︰lù lì qí xīn釋義︰猶「戮力同心」...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杜甫〈貧交行〉(據《全唐詩.卷二一六.杜甫》引)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1>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注解〕 (1) 管鮑:管夷吾與鮑叔牙。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鮑叔牙,春秋齊大夫,生卒年不詳。少與管仲友善,知管仲賢而貧,分財多與。後鮑叔牙事齊公,管仲事公子糾,公子糾死,管仲囚,鮑叔牙乃薦管仲於公,佐公成霸業。世多稱其知人而篤於友誼。鮑,音ㄅㄠ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用貝殼做貨幣,稱為「貝貨」。漢.寬《鹽鐵論.錯幣》:「夏后以玄貝,周人以紫石,後世或金錢刀布。」
風馬牛不相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僖公四年》載,魯僖公四年時,齊公以諸侯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兵征討楚國。楚成王便派遣使者前去交涉說:「齊國地處北海,楚國地處南海,兩國相距遙遠,毫無利害關係和牽連。即便放逸馬牛雌雄相誘相追逐,也不可能發生越界的事。不知貴國為什麼要攻打我們呢?」後來雙方估量彼此實力相差無幾,真打起來,大家都無好處。便結盟和好,結束這件事情。後來「風馬牛不相及」被用來比喻事物彼此之間毫不相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巡行時示眾並宣布號令。《左傳.公十三年》:「莫傲使徇于師曰:『諫者有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