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馮延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作流傳下來最多的一個。其詩則僅存斷句。今人夏承燾有《馮正中年譜》。 評價關於馮正中的詞,後人有許多評論。晚清詞人王鵬運刊刻了馮正中的詞集;《陽春集》,前面有詞人馮煦寫的序文,因為是同姓,馮煦非常推尊馮正中,常稱:「吾家正中翁」,說他上翼二主,下啟晏歐,既增強了南唐詞風的影響,又為大晏(殊)、歐陽開啟創作之途徑,將馮正中樹為中國詞學發展史轉折期的代表性作者。清代劉熙載曾指出:“馮延巳詞﹐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歐陽永叔(歐陽修)得其深。”(《藝概》)馮煦也說:“吾家中正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李璟﹑李煜)﹐下啟歐﹑晏﹐實正...
怙惡不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對於這樣失敗的結果,當時的人便加以評論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陳桓公因為不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後來「怙惡不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作惡多端,不肯悔改。
府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36年郡及鎮區政府>一文,稍後在1960年安德遜(W. Anderson)出版《府際關係評論》(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Review)一書家以倡導而獲得矚目。府際關係觀念受到重視,主要是聯邦制國家隊以憲政規範為靜態研究的聯邦制度感到不足,而興起以更具動態性的概念來描述聯邦與州政府之間複雜的互動;後來府際關係研究擴大其範圍,不僅設法了解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動態關係,而且亦致力於探討同一層級政府之間的互動關係。府際關係與教育體系的關聯府際關係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垂直互動,以反...
修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處與短處。《抱朴子.外篇.疾謬》:「指玷修短,評論美醜。」
記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聞事業中負責採訪新聞與撰寫的人員。廣義的記者包括編輯、評論、攝影、播報、特派員等新聞從業人員。
吳魯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文化,而吳魯芹向外———他有著深厚的西學背景和西方視野。」陳子善教授評價說。文學史家夏志清教授的評論則是,上承晚明小品,旁借英國散文「幽默」傳統。但在大陸這邊,讀者對梁實秋的認知度遠高於吳魯芹。「這是因為梁實秋在1949年前就已經出名,而吳魯芹真正進入文壇已經是1950年代,而且是在台灣。兩岸的分離,讓大陸這邊對他一無所知。」陳子善說。  吳魯芹生前戲撰墓誌銘:「此處躺著某某,對他的什麼形容詞都不需要。」1983年7月30日下午,吳魯芹與太太參加鄰居酒會,離開時走下石階跟朋友握手道別時,心臟病突發,撒手歸去。他去世時...
郝譽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儺:中國儀式劇場之研究》、《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研究》 評價為新世代頗受矚目的女性作家。 王德威曾如是評論:「她適於發揮誼屬女性的怪誕想像;藉一切倫理、政治、時空、性/別關係錯位後的可能,拼湊出我們不願正視的生命變體與異形。」資料來源:郝譽翔部落格、維基百科(責任編輯:109602124)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峨嵋國小老師,並開始以呂赫若為筆名,創作文學作品。1935年,呂赫若的第一篇小說(牛車)於日本(文學評論)發表,當時他年方二十二,初試啼聲即備受文壇矚目。1936年,(牛車)楊逵的(送報伕)、楊華的(薄命),一起入選中國作家胡風所編的【朝鮮台灣短篇集-山靈】,成為最先被介紹到中國的台灣作家。1939年,呂赫若赴日本研究聲樂,他更深刻地體認到做為一個殖民地子民的悲哀,從而激發更飽滿的對抗能量。1942年返台,積極參項文化運動,加入由張文環所主編的(台灣文學),並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其後亦參與台中縣籍作家張文環、音樂家呂泉...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五十四年,辭教職,再進修,封凍了十五年的寫虫,才又抖擻重新出發。從此將近十年,他又是小說、又是評論,完成了臺灣文學史,以及他個人最圓熟的重要作品。如『臺灣文學史』『葫蘆巷春夢』『羅桑榮和四個女人』『鸚鵡與豎琴』『葛瑪蘭的柑子』…經過多次文學心靈的轉變,他仍脫不去濃濃的「異味」。充滿浪漫氣息的人生嘲謔,仔細品味才能發現他幽默筆觸,所要遮蓋的是一顆哭過長夜,深沉得可怕的靈魂。這和葉先生的外貌一樣,一襲笠子,一雙白布鞋,誰又想到他原是賈寶玉那樣的荒唐少年?正如他會把悽慘的牢獄故事說得令人捧腹噴飯,這種滑稽突梯構成他的小說...
Roald_Dah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編輯] 反猶太主義達爾宣稱他是反猶太主義者,為此他在以色列遭受到聯合抵制。1983年夏,他在《文學評論》寫了一篇書評,批評通利·克里夫頓(Tony Clifton)發表在《新聞周刊》的《God Cried》——一本具高度爭議性、描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圖畫書。達爾的批評指出在1982年6月的黎巴嫩戰爭時,「我們都開始恨以色列人」。這本書容易使讀者採取極端的反猶太立場。根據傳記作者傑瑞米·特雷格羅恩(Jeremy Treglown)的說法,達爾起初寫了「我們都開始恨猶太人」,但《文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