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俄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久。《晉書.卷二九.五行志下》:「石季龍在鄴,有一馬尾有燒狀,入其中陽門,出顯陽門,東宮皆不得入,走向東北,俄爾不見。」
|
朝天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五代後蜀的女子髮式。先梳髮於頂,編兩個圓柱形髮髻,然後將髮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額。可在髻下襯以簪釵等物,使髮髻的前端高高翹起。《宋史.卷六五.五行志.木志》:「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婦女竟治髮為高髻,號『朝天髻』。」
|
讒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他人的惡口,即讒言。《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無罪無辜,讒口囂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上》:「劉向以為是時呂氏女為趙王后,嫉妒,將為讒口以害趙王。」
|
飛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根據的謠言。《續漢書志.第一六.五行志四》:「為商作飛語,欲陷之。」也作「蜚語」。
|
火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以五行附會王朝的運祚,以火而王者稱為「火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四.用事切當》:「一丁扶火德,三合鞏皇基。」
|
春秋繁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漢董仲舒撰,十七卷。發揮春秋之旨,多主公羊,並兼採陰陽五行之說以比附自然和人事,建立天人感應論的思想體系。
|
畢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禽類尾部擺動或鼓翅的聲音。《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宋.劉宰〈野犬行〉:「犬餓得食聲咿嗚,烏驅不去尾畢逋。」也作「腷膊」。
|
殊致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使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效果。參見「同歸殊途」條。《隋書.卷二二.五行志上》:「夫神則陰陽不測,天則欲人遷善。均乎影響,殊致同歸。」
|
漆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漆所作的畫。《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婦女始嫁,至作漆畫,五采為系。」
|
索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39~303)字幼安,晉敦煌人。武帝時舉賢良方正;惠帝時,平西戎及討趙王倫、孫秀有功,官至後將軍。博通經史,見識深遠,尤擅長草書,婉轉屈致,有「銀鉤蠆尾」之稱。著有《五行三統正驗論》、《索子》、《晉詩》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