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聊齋志異.卷一一.平公子》:「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薦。不圖虛有其表!以貌取人,毋乃為天下笑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雨及時而適量。比喻豐年安樂的景象。《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賢妃徐氏傳》:「自貞觀已來,二十有二載,風調雨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謹之災。」《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話說國朝靖年間,聖人在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作「雨順風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屍走肉」之「屍」,典源作「尸」。「尸」同「屍」,死人的軀體。「行屍走肉」指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語本晉.王《拾遺記》卷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擴張、擴大。《國語.晉語二》:「今其夢,侈必展。」《水滸傳》第一一六回:「此也是數中星宿,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
自欺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惠洪卻用文字說禪,正是對此種現象的一種反省。在書中列有「題古塔主兩種自己」一節,惠洪藉六祖和永玄覺禪師之口,說明佛法本來不能用任何事物來加以比喻,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無實體,只是空,根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合於禪宗的主旨。這些人被自己侷限的想法所蒙蔽,還認為自己繼承了禪宗的正統,並向信徒們傳揚他的思想,更是自己欺騙自己,又欺騙了他人。原文中的「自欺欺人」,就是用來比喻不但欺騙自己,也欺騙他人。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朋比作仇注音︰ㄆㄥˊ ㄅ|ˋ ㄗㄨㄛˋ ㄔㄡˊ漢語拼音︰péng bì zuò chóu釋義︰「作仇」猶「為奸」。「朋比作仇」猶「朋比為奸」。見「朋比為奸」條。 01.《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仇,天下事尚忍言哉!」 參考詞語︰朋比作奸注音︰ㄆㄥˊ ㄅ|ˋ ㄗㄨㄛˋ ㄐ|ㄢ漢語拼音︰péng bì zuò jiān釋義︰即「朋比為奸」。見「朋比為奸」條。 01.《明史.卷二二○.溫純列傳》:「南京給事中陳訓等極論二人陰有所恃,朋比作奸,當亟斥之,而聽純歸,以全大臣之體。」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雍季認為: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是不留餘地的榨取一空;用欺騙的方式對待百姓,只能騙得一時的信任。文公許雍季的見解,卻採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後來「兵不厭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作戰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勝。亦用來比喻做事為了達到目的,不排斥使用詭詐的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品質優良。如:「精鹽」、「精兵」。《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陽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