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14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達權知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就是這個意思。後來更有「權變」一詞,用來指隨機應變。因為權變即為人情通達的表現,所以又有「通權達變」的說法。較早的文獻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頭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婦女頭上的裝飾物。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但你妹子哪裡人情去,穿的哪一套衣服,戴的哪一副頭面,替你妹子提領繫,整釵鐶。」《儒林外史》第二七回:「鮑廷璽請了兩日酒,又替太太贖了些頭面衣服。」
無孔不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無孔不入」。見「無孔不入」條。01.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六.宿遷縣志》:「人情牟利,無孔不鑽。」
行政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為張本,不可私相授受,有所徇私苟且,只要有才幹有能力,就有出人頭地機會,全憑真才實學派任。6.非人情性原則:組織用人及論事,全依法行事,不講私人情面,沒有人情壓力存在,一切求其客觀實在,不依個人關係論事。7.人員專任原則:組織行政運作欲求有效,應力求工作分派專人專職、儘量避免兼職人事,以減少推諉不願負責現象。其他,如控制幅度原則、安全保障原則……等原則,亦皆為人所重視。雖...
錙銖較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士,隋初,太子召為學士。撰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論立身治家之道,辨正世俗之謬,以訓後人,於世故人情,深明利害。在《顏氏家訓.治家》中,顏之推提到當時民風敗壞,民間嫁娶之時,經常有賣女兒來賺錢的事情發生,雙方非但不以為怪,甚至還討價還價,連一點小錢都要斤斤計較,和一般的買賣無異。這樣的婚姻,由於不注重對方的人品教養,通常都是後患無窮,所以他提醒子孫不可不慎!「銖錙必較」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連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三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商、周三代開國君王。一說夏禹、商湯、周文王;一說夏禹、商湯、文王、武王。《文選.賈誼.過秦論》:「上以安主體,下以便萬民,則五帝三王之道,可幾而見也。」宋.歐陽修〈縱囚論〉:「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
異國情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於本國文化或風土人情的特殊外國情趣。如西洋文藝而以東方故事為題材的,可稱為富有異國情調。
古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閩南方言。指從前、昔日。如:「古早的人都較有人情味。」
莫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振主3>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4>,則人反其故。不5>,則法數日衰,而國失固。芒主通人情以質疑,故臣下無信,盡自治其事,則事多。多則昏,昏則緩急俱植,不,則見所不善。餘力自失而罰,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姦臣,下無侵爭,世無刑民,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論語.子路》。 (2) 惠王:本文所提「七主」,唯獨此處作「王」,疑為「主」之誤。 (3) 振主:擅作威福的暴君。 (4) 錯:通「措」,安置。 (5) :通「悟」,覺悟。〔參考資料〕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
撲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迎面而來。宋.辛棄疾〈杏花天.病來自是於春懶〉詞:「楊花也笑人情淺,故故沾衣撲面。」也作「撲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