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當頭棒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燈會元.卷一一.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1>,僧便喝,師便打。又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乃曰:「大眾!夫為法者,不避喪身失命。我於黃檗先師處,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頓,誰為下手?」時有僧出曰:「某甲下手。」師度與拄杖,僧擬接,師便打。 〔注解〕 (1) 拂子:驅除蚊蠅的用具。禪家喜以拂子作為莊嚴具,住持等手持拂子上堂為大眾說法,即所謂「秉拂」,所以拂子即為說法的象徵。拂,音ㄈㄨˊ。
舉案齊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劉郎,何小姐是司空見慣,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澀,便『舉案齊眉』,同吃了一頓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責備、指責。如:「說了他一頓。」《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在萬家喫酒,直到更把天纔回來,上樓又把牛浦數說了一頓。」
雞鳴狗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3) 關法:通關的規定。 (14) 雞鳴而出客:等清晨雞鳴才能放行旅客。 (15) 食頃:吃一頓飯的功夫。形容時間很短。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顛沛」:《論語.里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1>違仁,造次2>必於是,顛沛3>必於是。」 〔注解〕 (1) 終食之間:吃一頓飯的時間。比喻極短的時間。食,音ㄕˊ。 (2) 造次:倉卒、緊迫。 (3) 顛沛:比喻世道衰亂或人事挫折。 2、「流離」:◎1《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末年,盜賊群起,發軍擊之,將吏放縱於外。北邊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陽以東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將軍開東方諸倉振貸窮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為酪;酪不可食,重為煩擾。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置養澹官以稟之,吏盜其稟,飢死...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爲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母便剪下一頭長髮拿到街市上賣錢。陶母在街市上賣頭髮時,正好遇見了韓夫人。韓夫人知道陶母痛斥了陶侃一頓的事之後,覺得無法理解,便問道:「不過是一張紙罷了,有什麼好生氣的?」陶母便回答:「陶侃也和你有同樣的想法,認為是我太過分咬文嚼字。但是,不論男女,都必須有了這個『信』字,才能得到別人的敬重,怎麼可以小看它呢?」這裡就用到了「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形容拘泥於文字詮釋而流於見解迂腐、淺陋,或用於形容好稱引古書以賣弄才學的淵博。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劉郎,何小姐是司空見慣,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澀,便舉案齊眉,同吃了一頓飯。」
諱疾忌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這誠庵替職的時候,已是魚口方消,天泡瘡已是生起。他卻諱疾忌醫,很命要得遮蓋,一頓輕粉,把瘡托得回去,不上幾個月期程,楊梅瘋毒一齊舉發。」
孺子可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前就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並且很不客氣地對張良說:「小伙子,下去替我撿鞋!」張良非常驚訝,想上前揍他一頓。但看他年紀大,就勉強忍耐下來,到橋下替他撿鞋。撿上來後,老人又說:「幫我穿上!」張良百般不情願,但心想好人就做到底吧,便跪著幫他穿鞋。老人伸腳穿鞋後,笑著離開,張良大吃一驚,目送他遠去。老人走了一里路又回來說:「孺子可教啊!五日後天亮時來這裡和我踫面。」老人後來又連續測驗張良多次,確定他能忍人所不能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後,便送給他一本《太公兵法》,相傳是姜太公輔佐周武王伐紂後所著的兵書,要他仔細研讀,將來可為王者師。後來,張良果真利用這本書中的兵法,幫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建立了漢朝。「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