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4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三暮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暮三」,只改變了朝暮的數量,但猴子自以為是地滿足了。一般人也常用這種自以為是的眼光來衡量事理,但是人世間眾人對事情的看法就像「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一樣,可以隨時變來變去,並沒有個定準的。所以莊子要人們學習超脫這些紛擾,返回大自然,只有在自然的境界中才能找到恆常不變的道理。這就是「休乎天鈞」的境界,也就是「齊物論」的精義。後來從這個寓言演變成「朝三暮四」這句成語,比喻人心意不定、反覆無常,或事物變化無定。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hū釋義︰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唐.劉禹錫〈送前進士蔡京赴學究科〉詩:「已是世間能賦客,更攻窗下絕編書。」 參考詞語︰三絕韋編注音︰ㄙㄢ ㄐㄩㄝˊ ㄨㄟˊ ㄅ|ㄢ漢語拼音︰sān jué wéi biān釋義︰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宋.朱熹〈易〉詩二首之一:「須知三絕韋編者,不是尋行數墨人。」 02.元.鮮于必仁〈折桂令.送朝昏雪案螢燈〉曲:「送朝昏雪案螢燈。三絕韋編,萬古群經。」 參考詞語︰易韋三絕注音︰|ˋ ㄨㄟˊ ㄙㄢ ㄐㄩㄝˊ漢語拼音︰yì wéi sān jué釋義︰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宋.蘇軾〈夜夢〉詩:「自視...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杜宣夏至日赴宴,見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飲。酒後胸腹極痛,醫治不癒,後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於是病痛立刻痊癒。見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九.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後比喻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驚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宋秀才》:「宋陰念一身蜩寄世間,真如恆河一沙,滄海一粟。」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紅樓夢》第一七回:「想因被世間俗惡聽了,他便以野史纂入為證,以俗傳俗,以訛傳訛,都認真了。」
栩栩如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時代,百姓飽受戰火之苦,個人的生命在戰爭中就像螻蟻般的脆弱,朝不保夕。莊子自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殘酷無情,轉而思考個人如何在動盪的世間安身立命。莊子用了許多天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動貼切地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齊物論〉中,莊子說他曾經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處飛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個人。直到清醒過來,莊子才發現自己原來還是莊周,而不是蝴蝶。因為夢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莊子感到好奇,到底是莊周作夢化為蝴蝶,或是蝴蝶作夢化為莊周?後來「栩栩如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貌態逼真,彷彿具有生命力。
暮鼓晨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暮鼓」和「晨鐘」是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因為是佛寺所用,而且是一早一晚,所以被認為「暮鼓晨鐘」具有警世的意味。這句成語當來自於生活經驗,較早的文獻如唐代李咸用的〈山中〉詩,使用了「朝鐘暮鼓」。這首詩表達了他居住在山中的心境。置身於京城的榮辱之外,只有秋山和屋簷相伴,佛寺中早晨的鐘聲和傍晚的鼓聲都無法傳到耳中,只看得到明月和孤雲高掛天空。世間的事物既分歧又複雜,還不如像那河邊的人們,平淡的過一生。詩中充分表達出遠離塵囂、淡泊名利的心意,也正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後來「暮鼓晨鐘」這句成語除用來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外,也用來指一日的時光,亦用來比喻使人警醒的力量。
沉魚落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魚鳥不辨美醜,就算看見美麗的女子也同樣趕緊逃離。莊子藉此說明世間無絕對的是非美醜。典出《莊子.齊物論》。後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美麗。元.楊果〈小桃紅.採蓮湖上〉曲:「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不恁也魂消。」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齣:「不隄防沉魚落雁鳥驚諠,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也作「落雁沉魚」、「魚沉雁落」。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矯揉造作,總是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雖然家裡貧窮,他總能自得其樂,常常寫文章來表明自己的志向,不把人世間的名利得失放在心上。除了此篇文章外,陶潛著名的作品尚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每一篇文章都說明他熱愛田園生活和不願與當時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感情。後來陶潛描述自己讀書態度的「不求甚解」,被視為一句成語,用來指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亦轉用來形容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心曠神怡」條。 01.清.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記〉:「於斯之際,蠲煩滌囂,心曠神愉,竊意世間所謂神仙者之樂,不是過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