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據說他在寫文章前,不先構思,只是先磨幾升墨水,一下子把它們喝個精光,然後拉起被子呼呼大睡。睡醒後,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一會兒就能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當時的人都說,他肚子裡好像有寫好的文章,隨時可以拿出來。後來從反面立義,稱不能寫好文章、缺少文才的人為「胸中無墨」。如唐代杜佑《通典》所說的:「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亦轉而演變成「胸無點墨」這句成語,比喻人毫無學識。
攀龍附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騫指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淵以德行並稱。 (2) 惡:音ㄨ,同「烏」。如何、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 (3) 寢:藏也,湮沒不彰。 (4) 攀龍鱗,附鳳翼:比喻攀附孔子之道。 (5) 巽以揚之:比喻得孔子盛名之助。巽,音ㄒㄩㄣˋ,易經八卦之一,基本卦象為風,此處指風。 (6) 勃勃:輕迅的樣子。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集團分裂瓦解。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褚河南:褚遂良(西元596∼658),字登善,唐錢塘人。初唐書法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法家。博涉文史,工楷書、隸書,書學鍾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勁之體。太宗時歷官諫議大夫兼起居注,後與長孫無忌同受顧命。高宗即位,遷尚書左僕射,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帝將廢后立武則天,遂良力諫不納,乞歸田里。累貶愛州刺史,憂憤而卒。褚,音ㄔㄨˇ。 (2) 書:書寫。 (3) 勁險之狀:勁拔險峻的樣子。 (4) 明利媚好:明快美好。 (5) 鋒:筆鋒。 (6) 真、草:指楷書與草書。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崔顥〈黃鶴樓〉詩(據《全唐詩.卷一三○.崔顥》引)昔人已乘白雲1>去,此2>地空餘3>黃鶴樓4>。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 白雲:一本作「黃鶴」。 (2) 此:一本作「茲」。 (3) 餘:一本作「留」。 (4)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昌縣臨接長江大橋之蛇山山頂的閣樓。相傳費文褘登仙,嘗駕黃鶴憩於此,故稱為「黃鶴樓」。它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力爭上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翼(西元1727∼1814),字耘松,號甌北,清江蘇陽湖人。與袁枚、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他詩作四千八百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其詩或嘲諷理學、議論時事,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最主要的是體現他所主張的「性靈」說,即抒寫性靈,展現生活中真實的感受。不擬古,不拘格式,寫出率真自然的生活體會。在趙翼的〈閒居讀書作〉詩六首之五中,他敘述說:人的臉雖然只有一尺大,但卻沒有二個人是完全相像的。人心也像人面一樣,上天巧妙獨造,各自不同。一起看同本書,各自領會不同;一起作同個題目的文章,寫出的內容也是各不相同。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先天條件的不同,所生出的巧妙。最後一句:「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鬼鬼祟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鬼祟祟」是由「鬼祟」重疊而成。「鬼祟」就是鬼怪,例如《西遊記》第一八回:「也不曉得有甚麼鬼祟魍魎,邪魔作耗。」正是把「鬼祟」和「魍魎」、「邪魔」並稱。「鬼祟」是人不能看得清楚的,因此疊用成「鬼鬼祟祟」後,指的就是偷偷摸摸、不是光明正大的行為。《紅樓夢》第二四回提到賈芸賣乖,要寶玉認他作兒子。寶玉回答說:「明兒你閒了,只管來找我,別和他們鬼鬼祟祟的。」這裡的「鬼鬼祟祟」當有「鬼混、做些不正經的事」的語義。在第三十一回中,說到晴雯和寶玉鬥嘴,襲人過來勸和,說:「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們的不是。」晴雯一聽襲人用了「我們」,不禁冷笑說:「我倒不知道你們是誰,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便是你們鬼鬼祟祟...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