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鏡花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白雪遺音.卷四.玉蜻蜓.遊庵》:「三弟,我和你鏡花水月閒消遣,何必名賢勝地逢?」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語本《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 △「杞人憂天」。
作繭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
巧言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言令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矯情虛偽。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hū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宋.邵雍〈高竹〉詩八首之六:「人生有此樂,何必較錙銖。」 參考詞語︰較量錙銖注音︰ㄐ|ㄠˋ ㄌ|ㄤˋ ㄗ ㄓㄨ漢語拼音︰jiào liàng zī zhū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清.尹會一〈答劉質文書〉:「僕老矣,又問視不遑,未能竭盡目力,較量錙銖矣。」 參考詞語︰銖銖較量注音︰ㄓㄨ ㄓㄨ ㄐ|ㄠˋ ㄌ|ㄤˋ漢語拼音︰zhū zhū jiào liàng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清.陳確《陳確集.別集.卷五.瞽言四.原教》:「荀、告、韓、楊各是所見,銖銖較量,可謂愚甚;後儒之說,更極支離...
方興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據《陳龍川文集.卷一》引)1>朝得一才士而暮以當路不便而逐,心知為庸人而外以人言不至而留,泯其喜怒哀樂,雜其是非好惡而用,依違以為仁,戒喻以為義,牢籠以為禮,關防以為智。陛下聰明自天,英武蓋世,而何事出此哉!天下非有豪猾2>不可制之姦,虜人3>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夫喜、怒、哀、樂、愛、惡,人主之所以鼓動天下而用之之具也,而皇極之所謂先作者,不使加意於其間耳,豈欲如老莊所謂槁木死灰,與天下為嬰兒而後為至治之極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陸佃〈太學策問〉、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 (2) 豪猾:指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 (3) 虜人...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說起憤世嫉俗的話來,自然處處都有梟獍;但是平心而論,又何必人人都是梟獍呢?」
雪泥鴻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雪泥上偶爾留下鴻雁的爪印,然而鴻雁四處飛翔,那裡會計較自己究竟飛向東或是西。 例句人生有如雪泥鴻爪,何必處處過於執著計較呢? 近義飛鴻踏雪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編者:金淵博、曾鴻儒出版社:金安出版社<<成語典>>出版社:三民出版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夭亡。《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宋.蘇軾〈屈原塔〉詩:「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自欺欺人,掩目捕雀,掩鼻偷香辨似: 「掩耳盜鈴」及「自欺欺人」都有瞞騙的意思。 「掩耳盜鈴」用於反諷僅是自欺而已,實際卻無法欺騙他人;「自欺欺人」則是既欺騙自己又欺騙他人。 掩耳盜鈴 自欺欺人 辨似例句 ○ ㄨ 這種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欺騙不了大家。 ㄨ ○ 沒學過電腦就說沒學過,何必~,硬要說學過!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