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谿谷。《大戴禮記.易本命》:「高者為生,下者為死;丘陵為牡,谿谷為牝。」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可憐無益費精神,有似黃金擲虛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祀天地山川。《說文解字.示部》:「禪,祭天也。」《大戴禮記.保傅》:「是以封泰山而禪梁甫。」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釐,皆為極小的長度單位。全句指差距雖然極細微,但導致的差誤、錯誤卻極大。《大戴禮記.保傅》:「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唐.馮用之〈機論〉:「語不相時,則殆辱,薛冶諫其君也;默不相時,則受謗,子家從其賊也。所以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也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士者雖不能盡道術,必有所由焉;雖不能盡善盡美,必有所處焉。」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貌取人」原作「以容取人」。《史記.孔子世家》提到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通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則有七十二位,而關於這七十餘人的姓名、事蹟都一一被記錄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裡。此外,一些與儒家關係密切的文獻,如《大戴禮記》、《孔子家語》,甚至先秦法家的《韓非子》也都可看到孔子弟子的相關記載,只是內容有時會有些出入。如〈仲尼弟子列傳〉記載:澹臺滅明,字子羽。他因為「狀貌甚惡」,想要跟隨孔子學習時,孔子從外表加以判斷,認爲他的資質低下,才能不高。然在跟隨孔子後,致力於修身,努力實踐儒家之道。後來,澹臺滅明到南方闡揚儒說,弟子有三百多人,名聲傳遍各個諸侯國。孔子聽了這些事後,就說:「吾以...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的分類五代十國時後蜀國主孟昶刻“十一經”,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經》、《爾雅》。也有將十三經加上大戴禮記為十四經。其實在後世還曾將紅樓夢列入十三經為十四經,不過人們認為不應將後世作品列入十三經,因此不被承認。至今仍維持十三經。 十三經簡介 詩經《詩經》在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匯集了春秋時期|春秋中期前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史記》認為是是由孔子所編定。但學者認為是由魯國樂官所編。周振甫,詩經譯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ISBN 9787534370670《詩》分“風”、“雅”、“頌”三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而放縱的樣子。《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富恭有本能圖,脩業居久而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謙恭。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句,下也。」《大戴禮記.曾子立事》:「與其倨也,寧句。」北周.盧辯.注:「句,以喻敬。」
層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文炤<儉訓>:「一飯十金、一衣百金、一室千金,奈何不且貧至匱也。」2.後退式層遞(倒層遞),如:《大戴禮記‧曾子大孝》:「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3.比較式層遞,如:《論語‧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複式層遞1.反覆示層遞:指在語文中,將前進式和後退式的層遞依錢一後連接起來的一種層遞排進的修辭方式,如:《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視死若歸注音︰ㄕˋ ㄙˇ ㄖㄨㄛˋ ㄍㄨㄟ漢語拼音︰shì sǐ ruò guī釋義︰即「視死如歸」。見「視死如歸」條。 01.《大戴禮記.曾子制言》:「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視死若歸。」 參考詞語︰赴死如歸注音︰ㄈㄨˋ ㄙˇ ㄖㄨˊ ㄍㄨㄟ漢語拼音︰fù sǐ rú guī釋義︰即「視死如歸」。見「視死如歸」條。 01.《漢書.卷三七.季布等傳》:「贊曰:『……欒布哭彭越,田叔隨張敖,赴死如歸,彼誠知所處,雖古烈士,何以加哉!』」 02.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有吳起吮士疽之恩,則赴死如歸矣,何患其不愛將?」 參考詞語︰赴難如歸注音︰ㄈㄨˋ ㄋㄢˋ 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