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循循善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子罕》顏淵1>喟然2>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3>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4>,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解〕 (1) 顏淵:西元前521∼490,名回,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2) 喟然:嘆氣的樣子。 (3) 循循然:循序漸進的樣子。 (4) 欲罷不能:想要停止卻做不到。見「欲罷不能」。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新唐書.卷一六二.列傳.獨孤及》:「然則多聞闕疑,不恥下問,聖人之心也。」《老殘遊記》第七回:「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宗旨何如?」
孜孜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孜孜不倦」。見「孜孜不倦」條。 01.《東觀漢記.卷一九.魯丕列傳》:「魯丕,字叔陵,性沈深好學,孳孳不倦。」 02.《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魯恭》:「丕字叔陵,性沈深好學,孳孳不倦,遂杜絕交游,不荅候問之禮。」 參考詞語︰殷殷不倦注音︰|ㄣ |ㄣ ㄅㄨˋ ㄐㄩㄢˋ漢語拼音︰yīn yīn bù juàn釋義︰對事情殷切關注,不知疲倦。見「孜孜不倦」條。 01.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復沈太史書〉:「因執事眷念時務,殷殷不倦,略抒鄙懷,以相質證,未識以為然否?」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淵在孔子弟子中最為賢良,雖然貧困,卻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然奮發好學,在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裡,名列於德行科。在《莊子.田子方》中,曾用他們師生為例,來說明道家自然無為的道理。文章中記載了孔子和顏淵的一段對話。有一天顏淵請教孔子:「夫子走的時候,我也跟著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快跑時,我也跟著快跑。可是當夫子奔走速度達到非常快速的時候,我卻只能在後面瞪著眼睛直看。」顏淵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模仿、跟上腳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歸向他,這些在顏...
門庭若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王溥《唐會要.卷三六.修撰》:「(魏王)泰好學,愛文章,司馬蘇勖勸泰表請修撰,詔許之。于是大開館宇,廣召時俊,……人物輻輳,門庭若市。」
莫逆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hī yǒu釋義︰猶「莫逆之交」。見「莫逆之交」條。 01.《周書.卷三七.張軌列傳》:「軌少好學,志識開朗,初在洛陽,家貧,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 參考詞語︰莫逆交注音︰ㄇㄛˋ ㄋ|ˋ ㄐ|ㄠ漢語拼音︰mò nì jiāo釋義︰猶「莫逆之交」。見「莫逆之交」條。 01.《北史.卷八二.儒林列傳.黎景熙》:「雖窮居獨處,不以飢寒易操,與范陽盧道源為莫逆交。」 02.《里語徵實.卷下.莫逆之交》:「楊甯與楊城為莫逆交,德宗召城與甯俱來,知二人相善,詔並用之。」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事求是」是東漢班固在《漢書》裡用來形容河間獻王劉德的話。劉德是西漢景帝的第三個兒子,被封為河間王,卒謚獻,故後人稱之為河間獻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焚書後,古代書籍幾乎毀滅殆盡,劉德經常派人向民間訪求,因此蒐集到不少先秦時代的珍貴古書,與朝廷藏書量不相上下。他尊崇儒術,勤於修習禮樂,治學嚴謹,所以班固稱許他道:「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到了唐代,學者顏師古曾注解「實事求是」說:「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由此,我們知道,劉德在做學問時,必定依據掌握到的事實為根據,以獲取正確的結論。後來「實事求是」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做事切實,加求真確。。
吳下阿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其一天到晚都在空想,不如定下心來去好好讀書。』漢光武帝在軍務操勞中,仍然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何不以他們為榜樣,好好勉勵自己呢?」呂蒙聽了以後,下定決心苦讀群書。果然學識精進,甚至於連一些碩儒書生都不如他呢。後來魯肅暫代周瑜處理軍務,有一天到呂蒙駐守的營區去巡視。魯肅本來有點輕視呂蒙,結果經過一番談論之後,自己反倒顯得見識不如呂蒙。這時候,魯肅不禁用手拍著呂蒙的背,讚賞著說:「我原本以為老弟只會帶兵打仗,今天一談,方才知道老弟學識英博,已非當日那個粗漢子吳下阿蒙了!」呂蒙一聽,立即說:「這就叫士別三日,應該刮目相待了!」後來「吳下阿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摘錄出來,比喻學識淺陋的人。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2) 顏淵: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時魯人,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3)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時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5) 瞠:音ㄔㄥ,直視的樣...
江郎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郎才盡」這句成語出自於南朝梁大詩人江淹的故事。江淹雖然從小家境貧寒,卻極為好學,年少時就能寫出很好的詩和文章,在文壇上享有盛名,大家都稱他為「江郎」。但到了晚年的時候,江淹在文學上的表現大不如前,文筆變得平淡乏味,毫無特色。傳說在他辭退宣城郡守後,有一夜在冶亭獨睡時,夢見一個美男子,自稱是東晉時的著名文人郭璞。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現在應該還給我了。」江淹伸手到懷裡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他便將這枝筆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江郎才盡」,用來比喻文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