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2.17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卻。《朱子語類.卷三九.論語.先進篇上》:「如今人恁地文理細密,倒未必好,寧可是白直粗疏底人。」《紅樓夢》第一九回:「你倒說說,我還要怎麼留你?我自己也難說了。」
簞食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翻譯4 近義5 反義6 造句 釋義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瓢,盛水的容器。 比喻過著清苦的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真賢德!一籃飯,一瓢水,在陋巷,每個人都受不了那窮困的愁悶,他卻不改他那自有的快樂。顏回真賢德! 近義粗茶淡飯 曲肱而枕 反義酒池肉林 食前方丈 造句有志氣的文人,寧可過著一直簞食瓢飲的生活,也不貪圖那不應得的錢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詢問、問候。《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寧願做珍貴的玉器而被打碎,也不願當低賤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寧願保全節操而死,也不苟且求活。亦可比喻人為了堅持某種信念而不計犧牲,奮鬥到底。如:「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他衝出藏身的土坑,向敵人一陣掃射。」也作「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映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用與描述對象性質剛好相反的語詞描繪的修辭技巧。如:1.羅家倫<運動家風度>:「有運動家風度的人,寧可有光明的失敗,絕不要不榮譽的成功。」2. 鄭愁予<錯誤>:「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對襯對襯,是指在語文中,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從兩個不同的觀點加以描述,形成強烈對比的修辭技巧。如:1. 陳之藩<謝天>:「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2.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雙襯雙襯,是指在語文中,對於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物,從兩個不同的觀點加以描述的...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正義而犧牲生命。語本《論語.衛靈公》。[例]史可法寧可殺身成仁,也絕不降清。
寧缺勿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寧可沒有,也不要不顧品質,只求數量。《歧路燈》第五回:「喜詔上保舉賢良一事,是咱學校中事。即令寧缺勿濫,這開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開封首縣,卻是斷缺不得的。」也作「寧缺毋濫」。
出奇制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3.《蕩寇志》第五二回:「雖如此說,寧可再尋尋看,倘或有之,不惟我可預防,并且乘那廝不知,就可從此處出奇制勝。」
另起爐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五.語錄下》,就有「見理未明,寧是放過去,不要起爐作竈(灶)」的說法,意思是說看到道理弄不清楚的,寧可放過不理,也不要自以為是,自創解說。至於「另起爐灶」的用法,如《歧路燈》第一○八回:「姑太太道:『衙門甚為便宜,何必遷移?』撫臺道:『非是我好另起爐灶,只為那邊侄子親迎,有許多不便處。』」說的是撫臺大人因為不便在衙門為晚輩辦喜事,所以另外租了個大宅院為公館,所以稱「另起爐灶」。在《鏡花緣》第一四回提到無腸國有些富家收集排泄物反覆供下人食用,一直到實在無法下嚥了,才重新換過,所以也用了「另起爐灶」。這句成語今多用來指另立門戶,或捨棄舊事物,重新來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